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日本文化||日语“迷惑行为”的中国变异,最后变成”语言游戏“

日本文化||日语“迷惑行为”的中国变异,最后变成”语言游戏“

作者: 日语小霸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11:30 被阅读0次

    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于这些文化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了解,且现在很多人都对日本的文化比较感兴趣,但是你们知道,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差异吗?

    “迷惑行为大赏”又成了成为中文互联网世界的一股亚文化现象。

    微博上,以“迷惑行為大賞”为代表的搞笑类博主每天梳理一大批“黑人问号脸”的“沙雕事件”,满足网友的搞笑或猎奇心理。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

    “迷惑行为”这样一个日语中充满着含蓄、内敛意味的词汇到了中国互联网世界逐渐变异,反而成为了某种情绪宣泄式的狂欢。

    日式含蓄的缩影

    “迷惑行为”这个词充满了日本式的含蓄,以及不麻烦他人的情绪。

    “迷惑行为”原本的意思指的是,那些会给人带来麻烦、困扰的行为(比如地铁上横躺着睡觉/图书馆里大声喧哗)。

    日本是个害怕麻烦人的社会,也是一个含蓄的社会,用词往往内敛、委婉。甚至常给人含糊其辞的意味。

    著名的“今晚月色真美”就是最佳案例。这个典故来自于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在学校当英文老师的时给学生出的一篇短文翻译。

    当时要把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时男主角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文。学生直译成“我爱你”。但夏目漱石说,日本人不会这样说的,应当更婉转含蓄。学生反问后,夏目漱石回答,“月が绮丽ですね(今晚月色真美)”就够了。

    当女主答应男主的告白时,也只需要用“风也温柔”回答即可。

    回到“迷惑”这个词,日语中的“迷惑”其实包含的意思是:麻烦、困扰。

    在形容他人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困扰时,往往不会直接用这些词,而是采用“迷惑”。

    比如说在中国“严禁XX”的指示牌,到了日本往往表述手法相当委婉,变成了“神奈川県迷惑行為防止条例”。

    “迷惑行為防止”,基本等同于一个非常正式的书面用语。

    不过,在日本互联网世界,同样也有着自己的“迷惑行为大赏”。这种“迷惑行为大赏”和中文互联网世界那种“热幽默”的意味有着巨大差异。

    我们可以看看日本著名的资讯网站livedoor上的“迷惑行為”板块。

    中文世界的狂欢

    “迷惑行为”这个词流传到中国之后,迅速从过去的“性冷淡”变成了“热狂欢”。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迷惑行为”成了和土味、沙雕对等的词汇。大多数国内网友把迷惑行为理解为指那些很迷(让人琢磨不透,很奇葩)的事。

    可以说,“迷惑行为”这个日语词汇,最终在在中文互联网世界最终实现了彻底变异。甚至成了一种游戏化的表示。

    这种变异当然也引发了一部分专业日语学生的不满。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如何看待“迷惑行为”一词的流行?》

    日语专业的学生表示称:非常痛恨这种直接把日语词不翻译就拿过来用的行为。

    但事实上,语言的变异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现象。

    维特根斯坦此前提出过一个名为“语言游戏”的概念,按照他的解释:也就是说,语言的使用其实是不规则的,往往会因为“创造娱乐的气氛”最终呈现出别的使用方式。

    “语言游戏”的变异

    之所以会出现一个词汇在两个国家出现了两套用法这种情况,还是和中日两国互联网世界的差异有很大关系。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解释:

    中文互联网世界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解构式的无意义狂欢,一个表达形式的日趋激烈。

    任何严肃的事件到了中文互联网世界,往往都可以因为宣泄生活压力,变成搞笑式的表述。李彦宏的被泼水这一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迷惑行为”这样一个原本严肃的词汇,变成一个颇具“沙雕”意味的词汇,其实也是“被泼水”的一种表现。

    表达形式的日趋激烈更是人们在长期感官刺激下追求更大刺激的一种结果。

    看来,学习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且每个国家也有不一样的文化,要是你对日本文化感兴趣,可以加qun:698644761即可以更多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文化||日语“迷惑行为”的中国变异,最后变成”语言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sz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