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那一夜,孩子哭湿了我的脖子......

那一夜,孩子哭湿了我的脖子......

作者: luna_引导师中的拆书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11:34 被阅读27次

    我的宝贝是一名文静乖巧、学习成绩不错的小学高年级女生。最近她们班级里频繁发生奇怪现象,包括我女儿在内,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试卷、作业经常会不翼而飞,若幸运,会有同学家长在群里说“哎呀不好意思,我家孩子错拿了谁谁的试卷”,或者第二天,丢失的试卷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找到。很多情况下,莫名失踪的试卷或作业再也找不回来。

    卷纸自己不会长脚,显然是被某些同学不打招呼拿走还不归还。老师也介入调查过,依然无果。这意味着,丢失试卷、作业的孩子要重写一遍试卷或作业。孩子的作业量本来就很大,却还要额外拿出宝贵的休息时间重写作业,这给女儿带来了压力,更触发了她不满的负面情绪。

    这样的事件偶发也就算了,但昨天又双叒叕发生了作业失踪事件,女儿本来好好地吃着晚饭,外婆好心嘀咕了一句,谁啊又拿走别人的卷纸,女儿闻言眼圈就红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这时爸爸急了:“别哭了,今天还要补作业,快吃饭抓紧时间写作业!你想11点睡觉吗?”女儿听后哭得更伤心了,推开饭碗,走过来搂住我的脖子,很快,我的脖子一片冰凉……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你会怎么做呢?可以先不着急回答。我想请你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以下现象吗?如果你暂时没有孩子,请回忆当自己还是孩子时,有没有以下现象呢:

    孩子很难入睡或不肯起床。
    孩子早上容易发牌气。
    孩子很容易焦虑、心烦(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并且很难平静下来。
    孩子情绪反复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沮丧。
    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不能很清楚地听到你说什么。
    孩子经常生气,或者过于伤心、恐惧或焦虑。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现象,你会给孩子贴上“熊孩子”或”坏孩子”的标签吗?
    你会把以上这些现象解读为孩子行为不当或态度不端吗?

    约克大学哲学和心理学基础荣休研究教授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通过《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帮助孩子学会调节压力、管理情绪》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身上这些看似“懒惰”、“软弱”、“坏脾气”、“古怪”、“情绪无常”的负面行为,其实已直观表明他正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这时孩子已没有能量去应对身边的事情,包括噪声、干扰饶因素、不舒服的感受或情感等。

    如果此时家长再用命令、呵斥、甚至是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原因很简单,因为处罚本身是一种压力源,会让孩子觉得压力更大,孩子更加无法自制。作者提到:

    处罚太严厉,孩子很可能会进人冻结状态。冻结是大脑应对压力的层级战略中令人担忧的一步。它可能看起来很像自我控制,但和自我控制完全相反: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应对系统完全瘫痪了。

    为什么压力下的孩子,也包括成人,会变得无法自制呢?
    脑科学向我们揭示出原因: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扮演理性、抑制的角色,但是当一个人的的压力过载时,前额叶皮层的能力明显降低,前额叶皮层还支持更多美妙的高级功能:语言、反思、理解他人的社会和情感的“读心术”、共情,当然,还有自我控制!这些高级功能都随着前额叶皮层能力的降低而降低甚至关闭。

    了解了这些后,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开篇中孩子的行为,区分真正的“不良行为”和披着不良行为的外衣,实则为“压力下的行为”。一旦你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你会在孩子淘气、不听话时,暂时停下来进行反思、倾听孩子,带着好奇而不是批评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立即对孩子进行说教或横加指责。 你开始帮助孩子安静下来,梳理情绪,回复之前的平静,这就是自我调节的理念。

    那么压力来自于哪里呢?书中把压力源分为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社会域与亲社会域五大领域。孩子面对的压力越大,大脑管理就越困难。“恢复”功能开始失去弹性,孩子会处于低唤醒或高度唤醒状态,甚至会点燃他们战或逃的反应。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的孩子,关注和处理自己身体内部和身边事的能力会降低,容易产生“关机”、冲动,或者攻击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性格弱点,也不是孩子们不够努力,而且他们正经受着太多的压力。如果只是强制孩子“冷静”下来,强制他们“自我控制”,只会大大增加他们已有的压力,消耗更多的能量。

    以压力源之一的情绪域举例,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影响非常巨大,紧密的神经连接会使得情绪影响到身体感觉的强度。身为父母,你可能会觉得孩子的情绪犹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当孩子感到不开心时,很多父母会想到用理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通常表现为给孩子讲道理,但往往事与愿违,家长们会发现,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他们根本听不进你的话,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的“刹车机制”有缺陷,也不是因为孩子不够努力,而是:

    因为当孩子处于愤怒、心烦意乱、亢奋、紧张等高度唤醒的状态中时,由于肾上腺素的激增,他的语言、理性分析、反思等左脑功能已经难以发挥作用,他们无法注意到自己或我们在说什么和做什么。

    此时,父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孩子冷静下来,而不是尝试强迫他去监控、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感受,这种强迫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孩子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会因此关闭理性、自我控制等高级功能。

    那应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安慰孩子,倾听他,共情他,然后再尝试“教育”。

    回到开篇女儿搂住我的脖子伤心哭泣的夜晚,我紧紧地搂着她颤抖哭泣的小身体,从她哭泣和颤抖的身体表现,我感受到此刻她内心复杂交织的种种情绪,已经不能单纯地用一个词来描绘,此时此刻的她已被负面情绪控制。

    依我对女儿的了解,她并不是在无理取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自责、愤怒、伤心、无助,大量的作业和爸爸的催促给她带来了很大压力。当孩子还没有学会调节压力时,更需要家长的安慰和同理心。

    于是,我轻轻地抚摸她的背,温柔地说:“卷子再一次被拿,你是不是觉得很伤心,觉得自己好倒霉,是不是也有点自责,怎么卷子又会被弄丢?”

    她呜呜呜地继续哭。

    我顿了顿,又说道“你是不是还很生气,甚至有点愤怒,到底是谁拿走了自己的考卷,要看答案可以,可以正大光明地借,为什么要不打招呼拿走还不归还害自己重写呢!“
    女儿:“呜呜呜……”

    我: “是不是还很委屈,自己明明没有做错,却还要一次次地牺牲睡眠时间补做一大张卷纸,真的很辛苦!妈妈说的对吗?如果对的话,你点点头好吗?” 女儿呜呜呜地点头,眼泪肆意在小脸上奔流,爸爸见状一脸焦虑,欲开口说道理,我忙用手势示意他先禁声。

    我搂住女儿说:“宝贝,想哭就哭出来吧,哭出来心里会好受很多。”

    女儿这时却开口了:“我好气,又好累,我好想骂那个偷我卷纸的人,又不知道该骂什么,555555,我想发泄,但又不能把坏心情发泄在你们身上,55555”,我什么都没说,只安静地倾听她,拥抱她......

    待她哭了差不多了,递了餐巾纸给她,半开玩笑道:“哎呀,妈妈的脖子湿哒哒的,是宝贝的眼泪还是鼻涕呀,你先搽一下眼泪再搽鼻涕吧,不然鼻涕搽到眼睛里糊住眼睛啦”,女儿噗嗤一下笑出声,此时,我感觉到她之前拥堵在内心的负面情绪已经得到释放。

    当宝贝情绪崩溃哭泣时,她大脑里的边缘系统已在报警状态,边缘系统是大脑里强烈情绪和冲动的来源,为了有足够的能量去应对“报警”,下丘脑关闭了所有不必要的消耗能量的功能,然而下丘脑是大脑的主控系统,调控着免疫系统、、体温、饥饿、疲劳、昼夜节律、心率和呼吸、消化代谢、细胞修复甚至听、说、理解他人的社会性或情感性线索。

    所以,当女儿还陷在情绪中时,我制止了老公对女儿的说教和催促,因为此时她需要的是安慰和同理,来帮她恢复平静。我尝试帮她梳理了内心的各种混合情绪,站在她的角度,说出并理解她内心的感受,让她的情绪压力得以释放。

    为了帮助孩子在感情上成长,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觉,他们需要扩大自己的情绪词汇表,经常反思。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逐渐了解自己觉得情绪弱点,他们许愿哦学习如何面对新的清晰挑战,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当女儿开始主动说话时,意味着她已经开始恢复平静,大脑内边缘系统会解除警报,此时下丘脑才会恢复工作,此时再和她做理性的分析和讨论,无疑会更有效。

    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孩子的情绪发展是一个纯粹的“左脑”现象,即某种我们可以“教”和“解释”的能力。
    孩子的情绪发展和成长必须由孩子自己来体验,是孩子发自内心的体验,融合了心理和生理。

    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有调节情绪的体验,再让她学会自我调节。

    总结一下:当孩子情绪失控或出现“问题行为”时,请先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学会分辨这些行为的出现是否是因为孩子的压力过大,找到压力源,帮助孩子冷静下来,让大脑里的前额叶皮层恢复理性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是否压力过大,进而识别压力,调整压力,发展自我调节策略。

    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成为旁观者和安慰者,学会放下指责的态度和内心的痛苦,理解孩子,帮孩子找到压力来源,然后一起去接纳克服。

    本书不仅是写给孩子的,更像是写给已长大成人的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也是从孩童开始一路跌跌撞撞成长至今,这本好书,你值得拥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一夜,孩子哭湿了我的脖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ud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