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形成完全基于边际效用递减理论。
先有交换,然后才能形成价格
在价格的形成(1)简单的供求曲线与均衡价格中提到的供求曲线,并不能完全的解释价格形成的过程。供、求两种力量的博弈过程,则需要用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详细解释。(可点击蓝色链接了解边际效用规律)
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有A、B两个人,他们对牛和马两种财货的评值如下:
A:
- 1头牛
- 1匹马
B:
- 1匹马
- 1头牛
可以看到,比起1匹马来说,A更迫切需要1头牛。而对于B来说,比起1头牛B更迫切需要1匹马。如果此时A有1匹马,B有1头牛,可以看出,如果A与B互相交换,A用马换到牛,B用牛换到马,那么A和B的幸福成度都会增加,因为他们都得到了比交换前更迫切需求的财货。这种情况下,A和B都会希望达成交易,因为这对双方都有利。正常的交易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可以看出双方对物理意义上相同的同一种财货的评值完全不同(价值根本上来源于人的主观评价),所以现实中并不存在等价交换。如果两种财货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等价的,那么他即使做出交换也不会对自己有利,所以这个人将没有动力做浪费时间的事情。
上面这种牛和马之间的交换,我们可以说这1头牛的价格是1匹马,这1匹马的价格是1头牛。(但是请记住,这不是等价交换!)然后我们可以再将情况变得复杂一些,假设上面A和B两个人手里不只是有1头牛和1匹马,那么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我们需要先看看A与B两个人如何为不同财货进行价值排位。
A有1匹马,而B有5头牛的情况
A只有1匹马,他内心的价值列表如下:
- 1头牛
- 1匹马
B有五头牛,他的价值列表如下:
- 1匹马
- 5头牛
此时,A最少要换到1头牛,哪怕代价是自己仅有的1匹马;B最少要换到1匹马,哪怕代价是自己全部的5头牛。成交后我们依然可以用牛来表示马的价格,也可以用马来表示牛的价格。最终成交的情况,取决于A与B个人的议价技巧。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A尽量想换到更多的牛;而B想以尽量小的代价换到这1匹马。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双方依然是互利共赢的,因为双方都得到了自己价值列表上排位更高的东西。
A与B都有多个单位的同质财货的情况
假设A有4匹马,而B有4头牛。其价值列表如下:
A:
- 骑马
- 牛耕地
- 牛拉磨
- 马拉车
- 马拉货
- 喝马奶
B:
- 牛耕地
- 牛拉磨
- 马拉货
- 吃牛肉
- 骑马
- 喝牛奶
可以看到A会只留下1匹马用来骑,而B会留下2头牛不用来交换。具体的交换结果,同样会取决于双方的议价技巧。直到有一方没有想要拿出来交换的财货,交易会停止。根据边际效用理论,A交易得到的牛会首先满足自己价值列表上排名第二的耕地需求,同理B交易得到的马会首先满足自己价值列表上排名第三的拉货需求。
以上就是二人交换的一般情况。事实上,多人交换的过程也是许许多多的二人交换拼凑起来的,因为交易的双方都是两个人。但是多人交换不同于二人交换的是,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交易对象。这样,出售或者需要同质财货的人之间会产生竞争,竞争将会对价格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下一篇我们将一起分析一下多人交换下价格的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