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着孩子慢慢适应
在一个幼儿园门口,看到一个穿戴整齐,背着小书包的小女孩,站在妈妈的电动车旁,哭得撕心裂肺的,“妈妈,你不要走,我不想去幼儿园”。妈妈人在车上没有动,只是说“宝贝乖,你和老师进去吧,妈妈有事呢”一边站着的估计是老师,想拉小女孩的手,小女孩把手背在后面……
这样的场景,会发生在每一年的开学季,多少孩子就是这样哭着喊着不想走进幼儿园,然后又不得不屈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有点五味杂陈,多希望那个妈妈下车安抚一下孩子,蹲下来,抱抱她,陪着孩子进去,而不是讲道理,希望孩子乖,希望孩子理解她有事儿……。
这样的情景,也让我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入园的情形:
大女儿当时去幼儿园就比较困难,她后来回忆说:“担心妈妈把她放在幼儿园不要她”,而小女儿上园就很顺利,正式入园的第一天送到大门口,她就和老师手拉手走了,蹦蹦跳跳的头也不回。她俩对于去幼儿园这件事,之所以有这样截然不同的反应,源于大女儿入园前,我基本没有提前做什么准备工作,她一下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安全感,甚至体验到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以为妈妈不要她了 。
小女儿入园时,我那时已经开始学习心理学了,我提前半年就给她做心理建设,在她的内心当中,幼儿园是一个特别美好,令人向往的地方,所以她对于入园是有一种渴望的,当然去的时候就开开心心,欢欢喜喜的。
入园入学都是一次次的分离,都会让孩子有分离的焦虑,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太重要了。
一个朋友就说,她孩子不到三岁入园,哭了大半年,那时不懂,再加上老师说“不用管,放下走就行,不能惯着孩子”……她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孩子太可怜了,她这个妈妈太残忍了!
另一个朋友分享,她的小女儿今年上小学了,她让孩子去托管班,一项活波开朗的孩子,去了一个新的环境还是感觉紧张,于是和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位朋友就每天中午陪着孩子去托管班,等孩子吃了饭,睡了才离开,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就放松心情。这样的待遇她的大女儿是没有体验过的。
我很赞同这位朋友的做法,同样的情况,有的家长也许就会让孩子要勇敢,要忍耐,而不能照顾到孩子的感受。确实孩子迫于无奈,会慢慢接受,可是这样会让孩子心理有阴影。
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无数次的分离,最初的分离,比如,3岁前的寄养,以及三岁始的入园,都是特别关键的,很多的案例追溯发现,小时候的分离,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延续到成年,所以很想呼吁,家长们重视起来,而不是以为孩子小呢,慢慢就适应了,忘了!而是要陪着孩子,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环境,给到充分的安全,为以后顺利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