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了招生也是拼了,节假日期间趁着高考,把所有老师全部撒出去发单招生讲解政策,并送发高考填报志愿卡。我们小组被派到地县上,当然我申请去那里,也是因为离我老家比较近,孩子可以放在姥姥家。
小组几个老师都是精兵强将,两天功夫就把三天的卡都发完了,剩下最后一天基本上都没啥东西可发了,志愿填报卡没了,剩下一些复读简章,赤裸裸在那里,我们都不好意思发出去。
我跟小伙伴们说明天他们就不用来了,我一个人去发算了,能发多少是多少,免得他们两头跑也很辛苦,何况又是大过节。
第二天(也就是昨天)是高考最后一天,考场外陪考的家长不多,我也就发单和他们聊聊,碰碰运气,如果需要复读也就接了,不需要就算了。不多会,和他们也就聊完了。也许因为是老乡,聊起来不怎么拘束,看着这些家长们熬得口干舌燥的样子,还在殷殷望子成龙,聊起复读的事,其实我心里也不好受。
大多数孩子家庭都是农村的,或者是半农村,经济上其实也并不是很富裕,给他们发单,也无非是完成任务的心思更多一些。他们也不大可能从县城跑去城里读私立学校。我也不知道我们校方决策层怎么想的。
上午要考两门,所以出来也要到12点多了,所以家长们的期盼更显急切,连我都有些觉得等待时间太长了。终于,零零星星的考生走出考场了,在外的家长振作精神,移向考场附近。我也做好了给学生发单的准备。
一边走,一边还在嘀咕。你看那考场外候场的家长,捧着花的,穿着旗袍的,你敢给他们发个“高考复读”的简章吗?不骂你一顿才怪。另外一些孩子,也许能被打捞到,但是看着那些孩子蔫巴巴的样子,其实也很不忍心。
学易学的都知道有个词叫“外应”,就是你在问卜的时候,正好有件看似不相关的事同步发生了,那么大概率你这件事也会和那件事的结果相关。所以我是真的不想在高考的考场外,给这些或意气风发或精神萎靡的孩子发一张“复读”的邀请函。但是,工作任务所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都是磁场的吸引。如果他今年不复读,他也就不会接我的单。
我观察着出考场的孩子,当我带着口罩和遮阳帽,伸出手给他们“简章”的时候,有些孩子是很有礼貌地拒绝的,他们或摆摆手,或摇摇头就走过了,脸上挂着昂扬的笑意,似乎还沉浸在答题的畅快感中;有些孩子压根就没注意到我手里的单子,也是毫无知觉地走过了;而有些孩子会看我一眼,有点犹豫,可能心里不忍拒绝我,最终还是接受了,每当这时,我心里也会一声叹息,对他说“但愿你用不到”。
发了一会,我的意志也不坚定,佛系地发几张,看着人群走过了,我也收工了。一路上我在想,像我这样的发单人固然讨厌和无奈,但是孩子本身的气运也很重要。你看那些意气风发的孩子,人家意志很坚定,基本上都是直接拒绝,毫不考虑,你能看得出来,成功的结果早都已经写在神采飞扬的脸上。而那些犹豫的孩子,也许也就是在这样的不决中,会错失他今年走掉的机会,这肯定不是因为我发了单,只不过发单是一种映照罢了。
其实我还有感悟就是,有些时候,该拒绝的时候就要拒绝,不要去做滥好人。以前我走在大街上也是别人给什么都会接,想着别人不容易,但其实现在明白了,接了不一定好,有时候就会“接住”这份霉运。所以,断舍离,从心的果断开始。路上碰上小广告,该拒绝就拒绝吧,发单的人发不出去也没那么大的影响,都有应对的办法,咱们也不用管那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