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得古建筑很有趣味,所以休假的时候,就和朋友来这里走走,看看。
我们只是游客,只想当一个好奇探秘者,来探寻历史,探寻文化,探寻古建筑之美!
这里,十多年前,曾经来过。这次,是第二次。是日,天气晴好,非常适合出游。
从市区,打的,不大功夫就到了。西云观坐落在敦煌公园的旁侧。建于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算是比较古老的建筑了。198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敦煌唯一的一处道教文化中心。

或许,因为淡季,这里基本没有香客与游客,似乎,来参观的人,只有我们两个。
真是个,清静,安宁的好地方。
西云观的建筑和雷音寺不同。雷音寺山门,是单层庑殿顶,屋脊上赭红色琉璃瓦。这里则是三开门歇山顶,整个一片灰色青瓦。山门正脊上也有两条龙,旁侧的屋脊上雕有各种形态的神仙走兽,非常精美。
对比下来,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还是有所不同。
门前,也是石狮子把门。雷音寺门前的是白色的大理石雕塑。这里,则是灰色的石狮子。当然,一样的威武霸气。
这里,特别安静,除了鸟鸣,手机拍照的咔嚓咔嚓声,都听的非常清晰。貌似世外桃源一般,真是读书养性的好去处。

正门,没有开着。从旁边的侧门进入,看到的就是砖木结构的四角攒尖阁楼,里面有一面大鼓,上面有黑白太极图,可能叫太极鼓吧。鼓楼上,不管是木雕还是砖雕,都很漂亮。鼓楼的屋脊上,依旧是坐着各种形态的走兽。
那年,在故宫博物馆参观时,在太和殿的屋脊上也看到许多可爱的走兽。据说,太和殿屋脊上的走兽,是最多的,因是皇家建筑,等级也是最高的。有仙人骑凤,有狮子,有龙,有狻猊,有海马等等。
而,这里的走兽,我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看似有的长的像仙人骑凤,有的像狮子,有的看不出来像什么东东。
不过,太和殿屋顶是黄色琉璃瓦,是皇家等级。这里的屋顶,全部是灰色的青瓦,可见,等级完全不同。在所有的道观中,可能都是比较低的级别。

和鼓楼相对应的则是钟楼。也是砖木结构四角攒尖顶。里面挂着一口巨大的古钟。屋脊上,依旧很热闹,有许多走兽。
在钟楼和鼓楼之间,有一副雕刻在地面的黑白色组成的太极图。上面落了些许枯黄的树叶。
去年,我去古城西安旅游。曾经参观过,西安的著名的大慈恩寺。那里,宏伟的大雄宝殿的前面,就有对应的建筑,钟楼与鼓楼。因为古代没有闹钟,手机,手表之类的计时器,所以早上敲钟,晚上敲鼓。这种钟鼓楼,一种是在寺庙内,一种是在城市中心。比如,北京,西安,天津都有。不过。西安的钟鼓楼是明朝建筑,比这里的更显宏伟气派。旅游时,我还曾上到西安城中心的鼓楼,在那里眺望全城。也是在那里,我才彻底明白什么叫“晨钟暮鼓”。
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光仅仅是去别人活腻了的地方看看,更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让你的灵魂,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奔跑。

中间的几座建筑,分别是灵官殿,真武殿,三清宫,以及旁侧的角楼。大西北地区,大多都是砖木结构的建筑,这里的建筑就是代表。整个看下来,发现也是中轴式建筑,几座殿堂都在中轴线上。由众多殿堂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
当然,和雷音寺比,规模甚小。
虽是这样。但,此地建筑雕梁画栋,翘角飞檐,也还是很有特色。

在灵武殿的旁侧,我们还看到一棵将近有三百年历史的老榆树。树下有两只纯白色的可爱的小猫,在跑来跳去。树上挂着一个小牌子,写着栽种于1730年,责任单位,则是道教协会。看上去,像是一个耄耋老者,极富沧桑感。
除此,敦煌城里,还有一棵古老的榆树,生长在市政府前的广场上。那棵榆树,栽种于1725年,和这棵树,差不多在一个时代。能保留至今,也算奇迹吧。
为此,我曾经还写过一首小诗《百年老榆》:
那个朝代已走远
三百年恍如一瞬
1725年的春天
一个梳着长辫子的男子
一双骨节粗大的手
把你摁进土壤
从此把你的命运写进了历史
从此把你的名字和敦煌连在一起
风风雨雨
见证了这座小城的发展
见证了敦煌的辉煌
站在市委大楼前
如忠诚卫士
几百年如一日
望着你苍老的容颜
不由感叹造物奇迹
任它岁月飞逝
你自笑傲春秋

翻了翻资料,才发现,六十年前,这里还十分破败,有些是后来复修而成。
在我们观赏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壁画已被磨损,有的部分被破坏。个别墙角砖雕还保留完整,估计这些是老东西,是清朝雍正时代的。

在我们转悠时,还遇到一个道姑,戴着近视眼镜,身材瘦小。坐在那里舒服的晒太阳。穿着影视剧中常见的那种蓝色布衣,黑色布鞋,大约五十多岁的样子,猜想她应该是懂文化的吧。另外一个则穿着普通人的衣服,不知身份。她在逗小白猫咪玩。生活非常悠闲自得,活得像神仙一样。
而,我们这些俗人还在为几两碎银,在职场拼命。只有抽空出来走走,人的选择不同,生活真的大不同。
不过,不管生活如何不堪,给我一百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热腾腾的生活。

来之前,就知道西云观内有当地“三绝”。一个是鲁班窗,一个是花鸟屏风,一个是《西游记》故事彩色悬塑。进门之后,一直在注意寻找,似乎也没有找到。也没有人员讲解。本来想问问那个道姑,看到她的悠闲,又不好意思打扰。倒也看了很多壁画,彩塑,木雕,砖雕,只感觉不错。觉得那些无名的雕工师傅,很用心,很专注。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好人做,会有好人看。意思是说,不管你做的怎样,总有更厉害的人会看出你是否敬业。
站在那个寂静的道观里,看着那些无言的矗立的建筑,我忽然想起父亲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大约一个小时,整个儿就转完了。很感慨,眼皮底下的古建筑竟然被我忽略了这么久,假若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可能都想不起来这个地方。
其实,不管是佛教建筑还是道教建筑,都是一种文化。都代表着各自的意识形态。
建筑本身就是凝固的历史。建筑,不仅仅是盖房子,也不仅仅是空间艺术。这建筑中还蕴含着艺术,文化,历史,美学,哲学甚至法律。建筑,也是了解历史的一个窗口。

我们边走边聊,边看边拍。谈论着建筑的美,也谈论着人生的不易。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道观的外面。天空瓦蓝。一条小路幽静的延伸出去,红墙灰瓦的道观的围墙在金色树木的衬托下,显得非常美。
连续加班九天。唯一休息的一天。这样和朋友出来走走,觉得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