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个成熟的女性同时拥有黛玉似玉的空灵、宝钗若水的柔善、凤姐遇事的果断,谁会不喜欢呢?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这三位女性互有共性,又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命运。今天我们浅浅谈谈三者性格形成的原因。
脂批:黛玉是聪明所误,宝钗是博学所误,凤姐是心机所误。由此可见,聪明,是这三人的共性。可惜都只是“聪”而不“慧”,结局悲惨。
为什么她们会如此聪明却又各有际遇呢?除了基因,除了作者人设,书中也有所交待:
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黛玉道:只刚读了四书。
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她们三人不是充作男儿教养,就是读过好多的书,有过不同于寻常女子的经历,让她们聪明、伶俐,有见识。但这些见识又是不同的。

敏感的天性,儒家的启蒙,《四书五经》的思索,是黛玉叛逆的根源。
文中讲黛玉进贾府时“步步小心,处处在意,唯恐让人耻笑了去”,这正是女性的软弱与儒家“谨慎”的表现。后面文中,黛玉也常常表现出她小女儿的娇与痴,但作者也写了她如男子般的“慎独”——如对潇湘馆的管理、“自省修身”——表达她的内心诗词、“达观天下”——虽然她只看到贾府这个天地,这些儒士的性格。
如果黛玉一直接受父亲的教导,也许她能在叛逆反省痛苦之中找到儒家的“中庸”之道。但她刚学会看世界,就被送到贾府,这就造成了她矛盾的世界观,周围的人和环境又给不出她的出路。于是这不合适的叛逆造就了黛玉的悲剧。

宝钗的父亲应该是位儒商,宝钗曾说“祖上也是读过书的”。儒与商的教导让宝钗随境而安,上善若水。她懂得自身的地位,了解自身的处境,明了世间的人情。于是她的儒商之道让她处处按照规矩办事,顺从世俗,一心想着生存的使命,而不愿回归生命的意义。
话说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惦记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男人的使命如此,女人的呢?宝钗的使命呢?其实认真的人也是美的,所以既便是高山居士,“任是无情也动人”。她没有遇到适合她、欣赏她的人,最后也是悲剧。

王熙凤好像是公认的不识字,因为既请宝玉替她写单子,又命彩明钉造簿册,宝钗贾母也说过“凤丫头不认得字”,但其实王熙凤识得字,估计认的不多,也写不好,所以说不识字罢了。有此为证:
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
王熙凤问明情况后,对王善保家的说:“我念给你听听。”说着从头念了一遍,大家都唬了一跳。
不仅仅识字,贾珍曾说过:
“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王熙明聪明不在读书上,而是在心机谋算、杀伐决断上。
金陵王家,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都太尉,是个武职;后来王子腾担任的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检点,无一不是武职。在武官家估计读不好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武官要紧的是搏命。
那么读不好书、又没练过武,却和男孩儿一起玩耍、充作男儿长大的王熙凤又学了些什么呢?
王熙凤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在一处淘气到这么大……”
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
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情,凡是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她看到的是男子间的搏命,为了命,其他的又算什么?她还看到朝庭商贾间的尔虞我诈,学到的是从上向下的谋算。这和宝钗不同,宝钗是从下向上的顺从、圆润。因此凤姐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她曾说:
我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便是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也说过: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男人万不及一的王熙凤忘记了她不是男儿,她只是个女子,还是个皇权下的弱女子,是贾府里的一个孙辈,一个媳妇,一个妻子,她的命运从来不由她自己,是由丈夫、公婆、皇权来决定的。这就是她的悲剧。
所以三个聪明的女子:黛玉认清了自己,却在当时找不到出路;宝钗找到了适合当时的出路,却忘了自我,找错了人;凤姐认不清自己,走错了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