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远古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5884602/1f5b475d164f5d68.jpg)
如果我们穿越到远古时代会经历些什么呢?
不幸穿越到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就会变成“猿人”。有可能落在遥远的南方——云南,成为元谋人;也有可能出生在陕西蓝田县成为蓝田猿人。这一段时期称为原始人群时期。也是旧石器早中期。爱颜的你肯定难以接受自已成为外貌如此丑陋的人。不过因为身边也只有数十人而已,大家都差不多,就自欺欺人些忘掉自已美好的过去吧。猿人总比动物好些吧。此时猿人才脱离动物不久,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所以群居人数太少,就不能维持生存,若人数太多,工具又太简陋,获得的食物又不够分了。所以此时的生活太过艰难了。
原始人群早期是以血缘关系聚集在一起,此时关系比较松散,渐渐人群中强壮的,聪明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再松散的组织总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此时就形成了氏族公社。氏族有图腾,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出现氏族首领管理氏族事务。
氏族公社开始是以母系计算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母系氏族早期这段时期是原始人群晚期,著名的有山顶洞人。也是旧石器中晚期。这时的人称为新人。在猿人和新人之间的原始人还有“古人”。到母系氏族中期,原始农业得到了发展,氏族公社越来越繁荣。为了顺应农业种植的需要,旧石器时代也发展成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半坡氏族文氏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是此时的代表。而到了母系氏族后期,男子在种植和驯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氏族公社慢慢向父系氏族过渡。父系氏族代表文化有大汶口文化及后来的龙山文化。代表人物有蚩尤和黄帝。
![](https://img.haomeiwen.com/i5884602/6016043f101c181a.jpg)
历史上有许多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母系氏族公社生活。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等。在我看来这些故事反映了原始人在吃饭之余着眼于天地明月,星光曰辰,山州河流,人类宇宙启蒙;思考着风雨雷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谓天时地利,不就是时由天决定,利是由地里获得吗?在思索、试验、总结过程中,各氏族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如:创造房屋住宅的有巢氏;使用火的燧人氏;驯养家畜的女娲氏;制作八卦教民热食的伏義氏;尝遍百草传播种植的神农氏等等。这些发明创造改变了原始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在此之间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部落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进行分割迁徒,从而发展为新的部落。比如说燧人氏曾从黄河上游向东而迁,遂人氏支脉有称华胥氏,有的称水龙氏,还有骊连氏……其中华胥氏是伏羲氏的母族,是最初部落联盟的主干。
物质生活的改变,使氏族公社的人群数量变大,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血缘内婚制向氏族外婚制转化,社会变革也越来越剧烈,引起这些变革的著名的有三皇五帝。所谓三皇五帝,即是各氏族除了选举各自的氏族首领外,还选举了由各氏族联合起来组成的部落大联盟首领。
在女娲氏之后,有大庭氏,柏皇民,中央氏等15个氏族用伏羲的名号。伏羲以龙为图腾,以“融合、福生、谐天、奋进”为精神,将黄河中上游的伏羲氏和黄河下游的太昊氏进行融合,称为太昊伏羲氏。
有考证的首位氏族联盟政权是由十二个大氏族组成的伏羲女娲政权。有78任首领上任,这些大首领有的是正统伏羲氏部落继承的,有的是其他联盟部落人员,总共经历了2717年。
在此漫长的时间内,首领和氏族人民一手抓物质文明: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麦;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驯代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进行人工养蚕,抽丝织布;编织袁广,制作雨具;一手抓精神文明:创造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发明石晷用以测试风雨气象;颁布上元太初历法;创造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发明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发明音乐开礼乐之先——为人类文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下次再讲部落联盟大首领变迁及三皇五帝继承者之间关系吧。
推荐一些有助于深入了解原始社会生活的网络小说:原始社会女酋长,回到旧石器时代,原始战记,原始崛起,回到原始部落当村山,远古伊甸,从酋长到球长,丛林生活物语,失落大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