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状态真的非常不好。新年伊始,回望过去又是一事无成的一年,脑子里一边紧张盘算着一大堆计划,一边焦虑悲观地哀嚎:来不及了,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这种焦虑折磨得我既没办法静下心来复习,也没办法痛痛快快地摆烂。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元旦,今天我终于不假装勤奋备考了,翻出搁置已久的《认知觉醒》,让自己找回平静的心态。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常读常新。
我想要解决的问题是焦虑。本书的第一章将焦虑的来龙去脉解释得非常清晰,简单粗暴的结论就是:焦虑来自于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生理问题。一个人会焦虑,就像一个人会吃喝拉撒一样平常,并不是我个人独有的弱点或缺陷。这个结论让人直接身心舒坦了有没有?将这个结论稍微解释一下:人类大脑分为三重,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理智脑虽高级,但它在本能脑和情绪脑面前就是个小小小弟,这两者完全不听它指挥。这两个大佬资历老(几亿年VS两万年),力量强(八成神经元细胞VS两成神经元细胞),运行快(1100万次/秒 VS 40次/秒),因此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就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挟持,而它们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一直遵循节省能量,及时行乐的原则。这就导致了人类默认的天性就是目光短浅、及时满足。所以人会焦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又想看到及时效果。
如何克服这种焦虑的情绪?耐心。这不是废话吗?就像“何不食肉糜”一样可笑。我要是有耐心我何必焦虑?但本书给了两把利器:认知规律和培养耐心。认知规律是什么呢?就是要有全局观,知道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找准自己的定位。宏观规律有: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复利效应通俗来说就是,努力的前期看不到效果是很正常的,它的进展会非常缓慢,但一旦达到拐点就会爆发式增长,所以我们只需努力,光明终将到来。舒适区边缘则揭示了如何有效学习,那就是难度既不太低也不超纲,是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站在这种宏观视角,人就不会如无头苍蝇一样,对自己和环境一无所知,碰壁就轻易放弃。如何培养耐心?首先要接纳自己的天性。最重要的是,面对诱惑学会延时满足,变对抗为沟通。可以预先设置一些障碍抵挡诱惑,例如每天晚上把手机放远点。实在忍不住要看手机,就和自己商量,待会儿再看。刚开始大概率会失败,没关系,接纳没耐心的自己,接纳自己缓慢的改变,甚至是失败。
看完以后,我觉得焦虑感稍微好了一点。我还没完,还有希望,不是吗?只要我仍在努力改变,尽管目前学习还没有找到状态,尽管我想要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想想复利规律,可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脱胎换骨了呢?一定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继续加油,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无痛变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