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是为数不多的很难让人深入下去的书。
断断续续花了个把月才艰难读完。卡夫卡用平淡如白开水的语言,一点一滴,慢慢悠悠地为读者描绘了某种荒诞而无意义的生活,就像在啃一根又长又硬,干燥无水分的法棍,你得耐着性子嚼上十几口才能咂摸出来点味道。
说实在的,有好几次都连翻数页,索然无味,情节故事味同嚼蜡看不下去,索性扔在一边,等兴致起来了再继续。
荒诞而真实的无意义
K是来城堡履职土地测量员的工作,可是读完整本书,K也没有履行半毛钱的土地测量工作,虽然小说没写完,但据说卡夫卡原计划让K到死也没能进入城堡,没能弄清楚到底是谁提出了需要土地测量员的工作。
而实际上从书中可以看出,土地测量员的需求,来源于城堡这个系统产生的一个荒诞而真实的疏漏,也许这是几十年前某个人提出的需求,而经过几十年后才被城堡的官僚们看到,此时由于时效性的缘故,村子已不需要土地测量员的工作。事情是荒诞的,但是确是真实而合理的存在着。
从K的角度来说,K进入这个世界(村子与城堡)的原始意义本身就是荒诞的,无意义的,不被需要的。而其穷其一生想追寻这个意义的来源,也是徒劳无功。卡夫卡想在此表述的是生命本身的荒诞与无意义。
城堡是一个寓言性的存在,它可以譬喻为官*僚系统,也可以譬喻为整个社会的大熔炉,甚至也可以譬喻为我们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就看读者自己如何解读。
在现实生活中,K这样的荒诞性无处不在,比如大学时一窝蜂选择的专业,到了毕业踏入社会,从事本专业的能有多少?学外语的搞了企业,学计算机的搞了文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再比如你辛辛苦苦实现的需求,谁知道是不是某个领导仅凭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伪需求?实现出来也是没人要瞎耽误功夫;再比如你在企业里的职位?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有多少职位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活?你干的事情真的是有意义的吗?
杀人于无形的集体潜意识
书中阿玛利亚一家人的遭遇也令人深思。当阿玛利亚断然拒绝了城堡内官员的召唤,村子里的人纷纷和这一家人划清界限,虽然城堡内的官员们没有明确下达任何一条惩罚的指令,但是天长日久,积累在人们脑海中的对城堡官员尊崇的集体潜意识,价值观,将阿玛利亚一家人的生活逼迫到边缘,杀人于无形。
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杀人的集体潜意识也真实的存在着,积累在人们头脑中的价值观,代代相传,三从四德,君君臣臣,当任何一种观念,形成了集体的潜意识,任何个体想突破这个屏障,大概率会被无情的绞杀。这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之一吧,唤醒麻木的国人,改造集体的潜意识。
结语
虽然读卡夫卡的书大多数时间味同嚼蜡。但既然是经典,总归会给人些思索,作为存在主义的主要抗旗手,提出生命的荒诞和无意义的本身,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