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世界,让每个人不堪重负,一有机会就想抽离,从工作,从俗常的生活与人群中抽离,投身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甚至陌生的拥挤与热闹里。
如肉肉的花瓣,生生从母体剥离,痛并轻松着。
而每次抽离的决绝,只因为知道归期,知道回来的是更好的自己。如肉肉渴望着土地,断一瓣,而重新得一棵,重新开始一丛蓬勃。
国庆中秋长假,早早就跟老公申请,后半段我要出去浪。其实我一直不缺乏自由,困囿自己的只是自己。抽离只是打破自我。或许,需要到陌生的空气中吸收养分,或许需要另一个空间把自己腾空。让我们步履艰辛的往往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思想。
记录这几天的所看所思,看它们如何以一种侵略者的霸道慢慢驱除内心多时的积垢,那些不时闪现的喜悦,是露珠一样清新,串起来就是一个春天的开始。
day1 广美 看展,看书,听雨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每一个看画的人,都渴望明白作画者的思想,其实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作画者有时候也未必明白,甚至未必存在思想。
所以,语言比呈现更易偏驳。我的述说只是我作为一个观者自我的呈现而已。
喜欢这一组作品,驻足很久,第一感觉就是简单,可是却有什么打动了我。第一幅或许是温度,后面三幅或许就是简洁。所有的内涵都在下半圆,但是却因为有了上面半圆的纯粹干净,思想才有了出口与过滤的地方。这是不是也是完成了一次思想的抽离?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欢乐的氤氲,与,夜的誓言
语言说白了都无味,何况画。所以,抽离到只剩下一种情绪和气氛,当我把眼睛从画面移到题目时我是如释重负的释然和认同,相信就是画作的成功了。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我把一生缩到最小”
这是这幅画的题目。这是一种卑微还是一种豁达。怎样理解都是可以的。
开始看感觉到一丝压抑和悲凉,一个人活着活着突然惊觉自己只剩下四堵墙和一张床,什么都没有,包括亲情。这似乎是大部分人最终的归宿。
可是,再看看那张平静的脸,或许这一切也正是他唯一需要的。抽离,删除一切繁复,缩到最小。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以前看到很多禽鸟的画都必然有很多花草树木,一以贯之的繁荣。看多了,突然看到这三只立在柱子上的鸡(应该是鸡吧)反而觉得亲切自然。明明场景有点不对,但就是这种打破或抽离,让你生出新的好奇来,让你更专注去欣赏这些禽鸟的姿态,甚至羽毛。
晚上,不想回通风不大好的公寓,于是问儿子借书。儿子自己给我拿来了他正在读的《孤独六讲》(蒋勋),对于作者我是不陌生的,之前朋友推荐我听他讲红楼。无奈红楼在我心中有种很顽固的高贵,不论谁讲都会抵触,我只爱在文字间体味。所以,听了两个章节,听出满腹对这个人的不满,标准的欲加之罪。
坐在广美图书馆的走廊,很安静,却很安心。教学楼的一些课室,以及身边的图书馆都透出了灯光。那些勤劳的学子的身影,看着都是欣喜的。
看了孤独六讲的两讲,很多道理自己也懂,只是没有他讲的这么透彻和联系之广。觉得家有青春期或叛逆期孩子的父母很值得看看这本书,起码可以让你少些焦虑和紧张。
孤独,在某种阶段是必需品。哪怕害怕,却在逃离中学会了成长和适应。
总觉得孤独时的寂寞难耐,比之热闹中的孤独感更易消化些。
秋雨不期而至,一扫多天的闷热高温。坐在走廊里,感觉有丝丝寒意,却不肯离去。对校园的喜欢是源于对青春的留恋,还是别的,真的不明白。或许,在别的地方世故而谨慎,唯有在校园你会完全放松,回归简单纯粹。
day2,1850创意园,沙面,省美术馆,圣心大教堂,奔跑也是一种抽离,起码没有时间沉重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这是广州六大创意园我光顾的第四个。
旧厂房改造的创意园总能让我触碰到一些历史的痕迹,和改造者的决心与创意。
一个工厂曾经的繁荣在那些大厂房,大烟囱处总能留下一些记忆。
改造者努力将另一种繁荣移植进来。却又要在某个角落保留它原来的模样,是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只是为了制造强烈的对比?
但不论如何繁荣,创意园本身就是一种集体的抽离。自成一个小世界。所以,不时会在一扇古老的木门背后,一条窄巷子的角落,看到一张舒服的椅子,一套安静的陈设。在商业的幕后,总有一些非商人的情结,而那其实是大多数人对俗常抽离的情结。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儿子给我推荐乔十光美术馆。我从1850出来就滴了部摩拜共享单车,打开高德地图导航,然后就这么傻傻地推着共享单车上了轮渡到了沙面,想起轮渡上的人看我的怪怪的眼神,大概他们心里会说:大姐,你以为沙面没共享单车吗?非要如此推着跨过珠江。
沙面的建筑自成特色,不过游人太多。所以我的唯一目的就是赶紧找到美术馆。网络信号不好,在沙面大街与沙面二街折腾去沙面南街,我几乎把每条巷子都走了几遍。导航失灵是原因,最大的原因是我缺根筋,地图上很多建筑物我都找到,就是不明白该怎么走,我很奇怪我这样的人只在二年级时迷过路。按道理应该把自己弄丢无数次才对。
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两百米的美术馆,我用了近半个小时才找到,没开门。饥饿铺天盖地地袭来。
当一个目的达不到,会很快产生第二个目的,这是补偿心理。
我就这样走进火车头法国餐厅,跟着指示牌进入一节车厢。车厢行李架上的箱子,帽子很符合我们对欧洲粗浅的认识。但吃客却很中国,除了他们还懂得适当压低讲话声。桌子偏高,椅子偏矮,餐具都是大大的白瓷盆或碟。不知道是因为够不着的原因,还是低糖的反应,好几次刀叉重重碰到瓷盆发出清脆尖锐的声音,让自己无地自容,但看看周围跑动的孩子,以及只顾着照顾孩子的父母们,又释然了,还好,这是在中国的法国餐厅。
翻了三本餐单,最想吃的就是鹅肝和甜品。一个是前菜,一个是餐后食品。不点个主食会不会被笑话?一个连吃个饭都诸多顾虑的人如何谈抽离?
结果,点了鹅肝和意粉,放弃了甜品。结果,意粉很一般,而且鹅肝配着玉米饼基本够了,深深遗憾没有点深爱的甜品。而如果点了甜品估计又会腻歪了。人哪总是贪心,于是,无法对某个食品专一,也就无法完全体会到一个食品所有的魅力。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15:30抵达省美术馆。假期展览也不多,而且感觉不是很高端,但依然收获不少。发觉自己对各种题材的画都喜欢,为某处细致的刻画由衷赞叹,为某种新奇的构图而驻足。自从自己也学着乱涂乱画,就会更留意人家的细节和颜色。拍下某个细处供日后玩味和学习。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这是台湾画家许东荣的一组汉白玉雕塑,没有细致的,完整看出身体部位的刻画,感觉是在对汉白玉这种高级材料的施暴。但又不得不说,他的作品比起传统的汉白玉人像雕塑让你更想去探究。他应该是更致力于去抓形态和气势。坚硬的石头玩出飘飘衣袂的轻盈流畅这也是不简单吧。
最上面那两个人是廉颇和蔺相如,看了很久没看明白,希望明白的人跟我说道说道。
根植于传统,却从传统抽离,这也是每个画家毕生追求的。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这组画也是许东荣的,分别是《星空》《夜空》《枫林》感觉还是有点看得明白,特别是夜空那幅,走远了回首能看看隐隐的一轮圆月藏匿其间。
而他的另外一辑记忆符号1-8除了颜色其他的都感受不到。记忆是私隐的,相信他也只是为自己记录罢了。或者宣泄完他也什么都没有记住。观者又何须自存烦恼。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省美术馆三楼一个“万语国”展览是孩子作品展览。
在人类有语言之前,如何与同类,与其他物种沟通?探索,用最本真的思想,探索未知,创造万种表达方式……
这是这个展览的设计初衷。
结果的呈现让人感动。
孩子的思想充满无限创造力,现场的每一处展览作品都很好的体现了。
感觉最大的是孩子的创造力被呵护和尊重,这应该是传达给观者最好的态度和养分。
看到一个六岁孩子临摹的达芬奇手稿,看到三面墙壁组成的眼睛墙,看到一个个创作的空间……
还有一面墙留给来看展的孩子,现场有纸有彩铅蜡笔,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坐下来涂鸦一翻,然后光明正大地把画作挂上省美术馆的人墙壁。
震撼,感动。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把孩子的涂鸦做成万花筒,连环画册,灯箱,新媒体播放,还有一处设计很出彩,就是三条船,黑色的背景,打上灯光,很惊艳,仔细看,其实里面就是很粗糙的孩子的涂鸦的拼凑。
如此简单原始的涂鸦被如此郑重的设计和对待,相信对涂鸦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以及观者都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尊重。
我觉得,尊重,是这个展览传递出的最好的信号。
让孩子从我们的束缚中抽离,回归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才拥有孩子,拥有未来。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省美术馆17:00关门,走出来意犹未尽。
想起儿子提议可以去看看圣心大教堂。打开高德地图,也就不到10公里,骑行预计时间25分钟。
于是,再次滴一部摩拜,信心满满出发。
二沙岛的环境很舒服,骑行是一种对自然的亲密接触,流淌的风和风景,都在心间留下温暖。
但是,过了桥,进入城市的繁华,感觉就不一样了。
认路是一个难题,躲避车流是另一个难题。
根本听不清导航说的话,人停下,似乎导航也短路。
习惯了导航,自己的思维也在退化。刚开始对大方向是很清晰的。后来,在每个路口停下重启导航,一次次因为导航短路而脱离正确方向,折返,重启……
原本25分钟的骑行时间用了90多分钟,然后,还发现那个教堂所在地就是之前老爸住院住宿附近。
人生有很多无意的重逢和回归,是不是就是提醒你所有的折腾最终也是回到原地。但不折腾就没有意义。
抽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踩着月色回归,手机没电自动关机,心没有一丝慌乱。
你以为的所有牵系,有时候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紧急。
抽离是一种更真实的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