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余华往日小说的风格。极端的故事背景,极端的人物性格设置没有批判没有赞赏,也没有人生最终的结局,有的只是几个性格完全对立的人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人生经历。
“我”,胆小如鼠。怕鹅,怕河,怕树,怕同龄的人,归根到底,怕可能危害我生命的一切。
吕前进,活泼好动。什么都不怕,宛如一个小霸王一般,无所畏惧,正是传说中“不要命的”。
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人却是生活在了一个村庄,一个班级,一家工厂,可以说是一起长大。在“我”毫无底线的忍让之下,倒也相安无事,甚至成为了“朋友”。
生活在了同样的环境却是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
在学校,从老师到男同学到女同学,无一不在奚落嘲讽凌辱“我”,而吕前进也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工厂,“我”天天干活,早到晚归,将所在的车间变成了最干净的车间,无人不知,而吕前进天天睡觉,迟到早退,对工厂毫无贡献。一个是模范标兵,一个是游手好闲。可多年下来,吕前进加薪分房,而“我”除了那个扫把,依旧一无所有。
这样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匪夷所思的获得,余华并没有给出他的价值判断,他只是平静的叙述着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却给了读者无尽的思考。
毫无疑问,勤勤恳恳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我”,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对象。可是,看着他如此落魄而吕前进如此风光,你的心中,真的还能毫无芥蒂的继续努力?坦白来说,我做不到像“我”这般的安于现状与世无争。我愿意如他一般勤恳工作,却不会如他一般忍气吞声无欲无求甚至是自欺欺人。
将目光放远来看,二者的待遇其实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待遇的悬殊正是分配的不公。就我的生活环境而言,对于吕前进那句“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确实是有不少印证。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勤恳的人都会如“我”一般老实到不可思议可以任人欺凌的地步,若是长此不公,要么“我”学会吕前进那一套来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要么“我”学着吕前进混吃等死。而无论是哪种,都将会是社会的损失。
可是,胆小如鼠的真的就窝囊一生,胆大妄为的真的就张扬一世?怕是不然。
“我”、“我”的父亲,在受尽欺凌之时,终究有了属于我们的爆发,父亲选择了驾上他这一生尊严和安全感的来源他的大卡车毫不留情地冲向了那辆拖拉机,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哪怕旁人无法理解,但我想,那一定是父亲心中最为神圣与骄傲的时刻;而我,在受到了来自朋友的伤害时,也选择了如他一般的方式,提上了砍刀,想要报仇雪恨,哪怕一路上所有人都在嘲笑,也不曾畏惧,最后拦下“我”的也是发自内心的善良而非怯懦。
而作为勇士的代表的吕前进,却在黑夜之中,被并不存在的“强奸犯”吓破了胆,更为可笑的是,他在事后却还是一如往昔的吹嘘着并不存在的一场战斗和勇猛,在被从未被他放在眼中的“我”拆穿之后才恼羞成怒,将自己的吹嘘变成了现实。
无所畏惧的人,遇弱则强,遇强却怂,偏偏还要争口舌之快,无疑让人对他多年来的光辉事迹也产生了质疑。
胆小如鼠的人,平日里唯唯诺诺,却在触犯到自己底线之时,用尽全部力气也要斗争到底。
两相对比,不由让人感慨万千。而写下这篇故事的余华,又究竟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学“我”,还是学吕前进?亦或是共取二者之长?或许,只有以后的生活,才能给我们一个清楚明了的答案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