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胆小如鼠》是余华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者用冷峻低沉的笔调,通过主人公杨高胆小如鼠的言行举止,将胆小如鼠的种类和盘托出。胆小如鼠的杨高被刻画得入目三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敢走到河边去,也不敢爬到树上去。因为走在河边,就可能掉进河里淹死,爬到树上,就可能从树上掉下来摔死。”
他的母亲对外宣扬其是:“我们家的杨高是最老实巴交的,他听话,勤快,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从来不到外面去闯祸,从来不和别人打架,就是骂人的话,我也从来没有听过……”他的父亲总结为:“他的胆子真是太小了,6岁的时候还不敢和别人说话,到了8岁还不敢一个人睡觉,10岁还不敢把身体靠在桥栏上,12岁了,还怕鹅……”
杨高自己认为自己是老实巴交的,但周围的人铁定杨高是胆小的,胆小得如老鼠。
大家还帮他追根溯源,得出杨高胆小如鼠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伟大结论,那就是遗传。是从他父亲那里继承的,他父亲又是从他爷爷那里继承的,他爷爷又是从爷爷的爷爷那里继承的……这得从祖先十几个爷爷那里追溯。
胆小如鼠既然是个贬义词,胆小如鼠者势必受人鄙视。因此,胆小如鼠的杨高在人生各个阶段、各种环境、各类群体中都不受待见。童年学生时代,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待见;工作后,不受领导和同事的待见;劳动中,不受付出收入公平待遇的待见。
其实,在这里余华是另有所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一种美德。但这并不意味着胆小如鼠就能高枕无忧,因为胆大包天的人总是要走过去骂他们,走过去找他们打架的。
胆小如鼠者也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屈身受辱,同样胆小如鼠的杨高父亲在奔波的路上受到同样低微身份的人们凌辱后,为了最后的一丝尊严,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发出最后的吼声,并为之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杨高父亲的死法或许不值得宣扬,但死得很沉重,值得大众深思,底线的尊重与反思。要知道,我们的脊梁里都有一股刚强坚韧的分子,它有力地支撑着我们,这也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必须得到敬畏。
改变胆小如鼠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杨高只是胆小,智商正常,四肢健全,发育完好,而且还有吕前进的言传身教:“拿着一把锉刀去找厂长,把锉刀插在厂长的桌子缝里,说你不愿意干清洁工,你要换一份工作。”“把车间里每天扫出来的垃圾倒到厂长家门口,不出三天,厂长就会将一把新钥匙送到你的手里”……
胆小如鼠的杨高并没有东施效颦,依然做一个胆小如鼠的小工人,但这样是仍有后果:杨高扫地的时候,他们会看着他哈哈地笑;杨高走路的时候,他们会指着他哈哈地笑;杨高上班来早了,他们要笑他;杨高下班走晚了,他们也会笑他。其实杨高每次上班和下班都是看准了时间,都是工厂规定的时间,可是他们还是要笑杨高,他们笑杨高是因为他们总是上班迟到,下班早退。
当然,也有极少的群众为杨高鸣不平:“你是厂里干得最好的人,可是每次涨工资,每次分房子,都轮不到你……你看看那个吕前进,上班就是去睡觉,可是涨工资有他,分房子也有他,他什么活都不干,却什么好处都有他的份……”但这并不能改变“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的铁律和现状。
只要杨高愿意,吕前进传授的这些“规范动作”做起来并不难。只要去身体力行,很快就能脱胎换骨到胆大包天,甩掉胆小如鼠是完全可以的,甩掉胆小如鼠就会收获很多:收获崇拜,收获工资晋升,收获新房…….
对于许许多多的好处,只要胆大妄为,就能从雾里看花变成真存实在,这不是虚妄的,同学兼同事的吕前进就屡试不爽,每每得手。但杨高并不为之所动,所以他的胆小如鼠始终不变。对于房子,他认为:“我家的房子虽然不大,我和我母亲住得还是很宽敞,我不需要新房子。”貌似阿Q, 其实传达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大众淳朴心态,甚至可以说是不给组织添麻烦的高大觉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正是物质文明建设收获成果巨大,民众生活已经殷实,但精神层面上进入空虚迷茫,拜金主义思想滋生,传统道德价值弱化,社会不良的风气渐长,甚至到了是非不分、本末倒置的危险边缘。对此,作者是敏感认真的,是愤愤不平的,也是心急如焚的。
凭作者一己之不平声,是微弱的,这一点,余华是心知肚明的。即使如此,文人的责任也必须要出来大喝一声。于是,作者以胆小如鼠来反话正说,深刻透露出作者内心的郁结块垒和对颠倒黑白人世的忧患与不满。所谓对胆小如鼠的嘲杀,正见出作者对他们的悲悯同情,以及对传统美德价值的肯定与捍卫,而对那些色厉内荏、偷奸耍滑、社会道德价值观不正者进行了无情有力的反讽刺。
《我胆小如鼠》这篇小说写于1996年,尽管时间过去了21年,但思想立意并没有落伍,因为时下还有一些沉疴尚未治愈,特别是对于身处“不公平”而又任性者以及他们的相对管理人,很有传播意义。毕竟,多与少得与失是相对的,而世界是守恒的。
网友评论
谢谢你的分享。👍👍🌹🌹
老师好!🍵
胆小了,被说胆小如鼠
人说人的嘴,从未停止过!
老师对《我胆小如鼠》解析得透彻,入木三分!✍✍✍👍👍👍🍎🍎🍎🌺🌺🌺
这句最关键。
哲理!现实就是这样。
我们的脊梁里都有一股刚强坚韧的分子,它有力地支撑着我们,这也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必须得到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