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不久的写作营线上活动,是我第二次参加了。
相比于第一次酣畅伶俐的竞技快感,这一次的体验,让我感觉自己始终没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用为在群里和伙伴们讨论的话说就是:“我感觉自己是个工具人。”
这样不算愉快的经历,令我有了两个方面的感悟,其一是对活动的运营,其二就是对自己文字积累的思考。
对于活动运营,第一轮比赛的时候,大家的活跃度和气氛还算不错。
但问题就是,所有人都参与了即兴创作的过程,结果很大程度上,给不出特别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当然,这样说会有点苛刻,毕竟时间很短,我不能对此提过多的要求,况且我也认可被选上的人的文字表达。
然而,第二轮的比赛,就令大家彻头彻尾地蒙圈了。
模糊的赛制,和不太明确的规范性,让很多答题者,一方面难以分清是否轮到自己答题,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该从何种角度作答。
最后的结果就是,许多参与过和旁观者,对于这场比赛的过程,都是十分懵的。
直接来说,就是缺乏调动性和可看性。
在第二个方面,我从今天参与的比赛过程中,会非常明显地感觉自己的文字功底和积累,都还停留在从前。
这段时间的坚持日更和阅读,似乎效率非常低。
这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写作方式,并在很多时候,并未做复盘和总结,只是一味地去堆砌数量和结果。
造成这样的结果,令我十分沮丧。
就好比,我每天用许多时间,去做了一件收益并不高的事情。
尽管表面上我比周遭人积极、上进,但私底下的我,却仅仅像在做表面功夫,缺乏实质性的研究和进步。
就拿拆文来说,说了一百次要每天拆文,每天保持学习,但现实却是,一周的拆文任务都堆砌到了最后的周末来完成。
总体来说,这次的活动是对我的一记警钟,告诫我,再不高效努力,当下半年主业开始忙碌的那一刻起,就是我自己开始退步的那一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