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教育差距里之
过目不忘能力的培养
平日看到孩子们学习的困难性,有些问题比较有普遍性,比如记忆力高低不同,如何提前记忆力?方法用对了,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井井有条,但不懂记忆力的方法,会踩很多坑,学生踩过的坑,我女儿踩过的坑,用这些方法补救,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外界东西通过大脑记忆的通道:眼,耳,鼻,触觉,味觉,主要是这几个,人总共有十二个感官。方法就是把这几个感官保护好,如果前期没保护好的话,后期可以补救。
如何保护和促进这几个感官发展的更加发达?
耳聪目明,就是可以具备过目不忘的能力了。
现在大多数孩子存在听不进去话的问题,是因为耳朵这个感官麻木,或者不畅通,如何让耳朵的通道保持畅通,敏感。
一些成人世界的东西,看着很好。其实,对孩子的耳朵通道伤害挺大。比如广场舞。初中以下的孩子。少去大妈的广场舞,除非声音适中。大声音超过了孩子耳膜承受力,会对声音产生迟钝。
大点了让孩子听话,也是听不进去的理由之一。还有专注力不好,学习不好,都与听觉记忆有关。
身边有几位妈妈,懂了这些方法后,生了二胎,三胎,上学记性好比较轻松,尤其到了初中,优势很大,不内卷,学啥啥成,不管是兴趣爱好,还是学习成绩。
不管什么学习,都离不开听觉记忆通道。
如何更好的保护听觉,提升听觉记忆?
1.从小不要带到吵闹的地方。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到声音的分贝是不一样的。
2.其次,孩子烦躁时用舒缓的音乐熏陶,用优美的声音清洗耳朵,治愈心灵。
3.爸爸,妈妈,说话时轻声细语。千万不要大吼大叫,这样对耳膜伤害很大,后面说话耳朵越法麻木,不易听进去了。同时说话的速度慢一点,保持对孩子的感知和观察。
4.家里环境保持安静,环境熏陶孩子一个清静的耳朵。耳朵清静可以对声音保持敏感度。什么都能听进去。学习也不例外。尤其孩子在玩或者沉浸做自己的事时,大人悄悄的,不要打扰。不仅保护了听觉的发展,也保护了孩子专注力。这也叫培养专注力。其实,专注力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的,不用培养,只需保护。
我却看到各种名义上打着《培养专注力的机构》,学生爆满。
4.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以倾听孩子说话为主,回应的话以孩子为主,切不可大人自己滔滔不绝。
5.带孩子适当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水声,风声,鸟叫,狗叫鸡鸣,这些富有真实生命力的声音,孩子的耳朵会越来越灵敏。
静待花开,花开是有前提条件的,花开,就是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开悟的时候。要不然等不到孩子那朵花开。前提条件没做到位,等到了,花也不开。
跟孩子互动,以孩子的需求为主。这样,让感觉回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成长,不是我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能成长的更好。而是孩子自己,他感觉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才是成长),把成长交给孩子,让孩子获得每一个阶段充分的体验。千万不要代劳,代劳包办,就是剥夺了孩子这个阶段的体验,她会晚熟,甚至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问题。
前提做好他会一步一步成长的很稳,很扎实,将来不管是事业根基,还是健康根基,都能长远。这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培养出人才,但有些博士专家也未必能培养出人才的原因。成为人才有偶然性,但偶然背后一定有必然。
这个需求,是孩子真正的需求。是对孩子有好处和帮助的需求。不是什么手机,电子产品和游戏等不良需求,不良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只是眼前的诱惑而已。真正的需求是持久的。
听觉记忆是强大的。
后悔没早点知道,我是一边学一边补救,没学到时孩子也接受过这些人间乱七八糟的噪音。懂了后开始保护和促进,记忆力挺好。现在反过来,帮幼儿园同学讲故事,给我讲故事。发现听觉记忆好了很多很多。
把问题扼杀在摇篮是最好的。孩子越小,早早知道是特别收益的。大孩子前期没做到这些,出现了问题改变起来很难。但只要父母有毅力,知道这些方法后,去践行,同样可以补救!虽然父母很累,但能看到独特的的改变和意外的惊喜,很有做父母的自豪感。要不说,父母是伟大的呢?
记忆力除了听觉记忆,还与视觉记忆,睡眠有特别大的关系。
孩子天生视觉记忆很好,不注意保护,视觉记忆会变得迟钝麻木,对眼睛看到的事物记不住,没影响。
为什么强调孩子少看电子产品,就是为了保护视觉记忆。
1.一是伤害眼睛,不知不觉孩子哪一天就视力下降了!学生里面,有的小学近视,有的初中,有的高中!大多不是因为学习近视,而是因为电子产品。
2.电子产品为了吸引眼球,每个视频设置几秒,换的太快,包括动画片,身份启蒙早教儿歌,都是以画面变换吸引眼球。它是机械化的,中间没有停顿,让孩子对某一句话,某一个画面去思考。是一种灌输性的方式。表面能给到孩子一些知识,但早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培养思维。思考力,而不是机械性的知识。看的越多,忘的越多。
有了思考力,思维,一年学完三年的知识都是可以的。我教过的学生里面,思考力强的,大多是没有碰过电子产品,跳级的。学兴趣爱好能短期内能学到很好的。
3.电子产品,因为画面变换快,破坏孩子思考力,专注力。如果不能很好利用。它跟吸毒没区别。
4.什么时候可以适当看一些内容健康,有意义的电子产品,小学三年级以上。
三年级以下还是发展形象思维阶段,孩子记住的是体验感。对这种电子产品上的启蒙知识容易忘。如果报课,切记避免报线上,以线下为主。
我们那个年代初中才开始学英语,没有电子产品,也能学的很好。不要早早的因为学英语给孩子看电子产品。
迫不得已要报课,尽可能报线下课,体验感满满,孩子也学的快。
天天面对不同孩子,他们身上的问题,令人很心酸。慢慢都找到了原因。方法用对,都可以避免。
我女儿幼儿园建议,家里不要有电视。
他们属于华德福理念,女儿出生不久,学了杂七杂八理念,后来确定学华德福,华德福教育是不提倡给孩子看电视。也是破坏思考力,专注力。于是就把电视送人了。他爸买了个投影,也卖掉了。
孩子没有这些干扰,回家很踏实,吃饭,睡觉,没有杂七杂八干扰,规律了一些。
走过弯路,女儿睡觉有点晚,导致早起也晚。看到学生里面那种学习状态不好的,犯困的,记忆力不好的,与睡眠不好有关。调整了很久,才把睡眠调整好。
睡眠不够,影响孩子生命力的强壮。力量感不够。把那些影响睡眠的东西去掉,包括绘本。
孩子太小,绘本不能过多,过杂,重在重复和精读,1-3岁的孩子需要三四本,一年。3-6岁的,一年差不多5.6本。
华德福教育认为,孩子太小,在长身体的,给健康根基打基础的阶段,读大量的书,脑子思维太活跃,不易入睡。把这些干扰物去掉后,睡觉才好了。早上睡醒能从她眼睛里看到,静心,踏实,力量感强了,且自己独立性也增强了。我做了个调查,学生里面百分之九十入睡有困难。
十个里面有8-9个入睡困难,早起困难。所以,睡眠有关健康,排在第一位。心理健康排在第二位。饮食健康排第三位。运动健康排第四位。学习排第五位。
因为睡不着,有抑郁了的学生,还有身边某位朋友,因为失眠,身患重疾。我前段时间也失眠,这直接影响到我做事的效果。深感,睡眠是生命休养生息的,延长寿命的关键。孩子们不易早睡,早起,还小,容易调整。
影响睡眠的因素:
1.电子产品
2.看多了与年龄不相符合的过多书籍,过度刺激大脑。
3.家里干扰物,过多的物品
4.孩子做的事情多,杂。
断舍离,让生活简单化。
慢慢,都会好
过目不忘是一种能力,能力的背后是对孩子感官的保护,让孩子听觉感官保持对声音的敏感度,视觉保持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觉知。
视觉敏感度的保护
1.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或者看,观察眼前的事物时,身边的人保持安静,少打扰。让孩子保持自己的视觉觉知。
2.我们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停下手里的活和动作,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当我们能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并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时话,就做到了“认真”听话二字。当他人对我们说话时,停下手边的动作,看着对方听他说,是一种礼貌。
当大人给孩子说话时,孩子也会停下来,停止身体的动作,保持安静,认真听大人说话。孩子就具备了“认真”听话的能力。大人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就如何对待大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3.活在当下,大人与孩子说的话尽可能只说与眼前有关的,避免把孩子的注意力和关注点从当下的事情里拉出去,把视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保持在眼前的事情上,自然对眼前的事物就有了深刻的记忆力。
举个例子,有一段时间,我换房子,跟爸爸吃饭时,聊房子的事。结果老师反馈,幼儿园全体学生吃饭和玩耍时,女儿说的话与食物和玩耍无关的话,不再当下的状态,完全忽略了食物的味道,不易感觉肠胃的饥饱。同时,玩的也不投入,融入不了大家。我问老师,女儿说的什么?老师回答,说的都是与房子有关的话。
我瞬间秒悟,最近跟爸爸在孩子面前聊天,没有注意。从这以后,在孩子面前的每一句话,我都是深思熟虑,看适不适合说,说出来对她有帮助,还是是一种干扰。
通过以上所述,大家就会发现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与听觉,视觉,睡眠,决定。
培那么养孩子过目不忘的能力,其实就是保护孩子感官,也是很好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当保持好的听觉记忆,少点噪音干扰,少看电子产品,保持良好的睡眠,视觉在当下和心在当下和眼前的事物和事情上,不走神。记忆力自然就可以过目不忘。
当我用这样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记忆力时,白天见过的人,人的表情动作,就像刻在了脑子里。白天给学生讲课,学生的表情动作与心理状态,晚上闭上眼睛,就像放电影一样,画面清晰。白天给学生讲过的题,读过的书,晚上闭上眼睛睡觉时,一个字一个字在大脑流过。复盘一天的事情和工作后,我会跳一支舞,或者唱一首歌,或者做几分钟冥想放空一切,结束旧的一天,进入梦想,休养生息,迎接新一天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