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十人生”不惶惑

“四十人生”不惶惑

作者: 缔恩雅歌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00:01 被阅读0次

    最近受好朋友潘潘郡主倡导“美好生活大会”的影响,开始关注自己的“初心”,怎样才能够忠于自己的心灵,真正做到内心不惶惑?

    “四十人生”不惶惑

    下午和好友潘总、施总,边品茶(感谢施总分享的勐乐山普洱茶),边聊天,许是年龄相仿,聊地不亦乐乎,聊到我们的主题【美好生活大会】,愈发开心,普洱茶的醇香和小青柑的清新弥漫在三位对未来充满畅想的美女心中。(下图为热情好客美丽的万德茶坊老板施总)。

    “四十人生”不惶惑

    孔夫子将他的人生概括为六个阶段: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__《论语•为政》

    从三十到四十,人们就从“而立”之年步入了孔夫子所说的“不惑”之年,这应当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

    但每个人到四十岁时都能做到不惑吗?

    在现代社会,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已经成为骨干,压力又非常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那么什么叫做不惑?

    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理解、误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的位置。

    “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但往往被认为是“和稀泥”。

    但实际上中庸是哲学史上最合适的“度”,是一切处于和谐之中。

    这是论语上的解释,我理解的“不惑”应是经历了人生的历练后到了一定阶段,表现出对自己生命的“内省”,从容不迫对你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四十人生”不惶惑

    柳宗元笔下的蓑笠翁,在严冬时节“独钓寒江雪”,完全为了垂钓而垂钓;晋代名士王徽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访问朋友戴逵,到了朋友门前不敲门转身走了。为什么?他因为想念这个朋友,兴尽而返。这就是“雪夜访戴”的故事。这些古人,都忠于自己的心灵,心灵的指向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四十人生”不惶惑

    希望在繁杂匆忙的人生中,我们能偶尔停下匆匆的步伐,找到自己的“初心”,过“不惑”的生活,共建【美好生活大会】。

    “四十人生”不惶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十人生”不惶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mv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