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一角,有个图书馆,进去只需做个登记即可,但此处图书馆,只能坐那看,书不能外借,不过也很不错,算是在闹市中觅得一处安宁。
其实,真正爱读书之人,到哪都能看书,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
咖啡店能看书,图书馆能看书,公园一角能看书,闹市中亦能看书。
之前看伟人的传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曾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去读书,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他每天都坐在那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锻炼自己的意志。
所以,书随时随地都能看,只要想看,拿出来看就行。
在家里也不要把书摆的那么整齐,沙发可以放上几本,阳台也可放上几本,客厅可摆放几本,餐厅亦可摆放,目的是走到哪,坐到哪,都有书的影子,随手可看。
我们小时候,没有如此多的电子产品,但是我们也玩得很开心,我因此也培养了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
大概从十二三岁开始,我哥送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巴黎圣母院》,此后就爱上了看书,那时没有太多选择,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的最多的大概是武侠类的小说,其次就是国内外的名著。
得益于那时候读过的书,学校期间,作文也写得很好,时常还被当做范文来读。
现在大概是缺少了一丝纯粹,杂事纷扰,倒乱了心,真正坐下来安静的读书写文,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当然,读书也未必一定要求量上的突破,好书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阅读,理学家朱熹有言: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所以,读书数量多未必好,数量不多也未必不好,衡量的标准在于自己获得了多少。
有一句话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读书,如逢故人。
我想,书还是要多读,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