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741天。
听过孪生子爬梯实验吗?
这是1929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对一对双胞胎进行的行为基线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老大在48周的时候就开始训练爬梯,进行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老二是完全不提前训练的。训练持续了六周,老大比老二更早的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老二达到能够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对他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老二就赶上了老大的熟练水平。
进一步观察发现,在第55周时,老大和老二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成熟,只要具备了相应的成熟水平,学习就会很容易。有人就此断言这种东西即便是提前训练,当下虽然是有效果的,但是持久来看,没有任何的效果。
有人就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结论,不能超前学习。比如学龄前为什么不让提前学,是因为“学龄前”顾名思义是不要学,不应该学习的年龄,就不要过早地进行学科类的知识,但是不学不代表完全放养。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的心态是能初中学就别等高中,能小学学就别等初中,甚至是能幼儿园学就别等小学。那超前学习对孩子有好处吗?看到别人家娃都“超前学习”,你是淡定还是焦虑?
我认为单纯从“孪生子的爬梯实验”得到结论是片面的。这个实验设计是有局限性的,因为爬梯动作,哪怕在幼儿阶段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孩子长大也能够自然习得。如果孩子不仅仅接受的是大肢体动作发展训练,而是高智力结构的大脑潜能发展训练,可能实验结果会有不同。
仅用外显的爬梯行为作为评价标准有点过于单一,孩子的早期教育还应该包括大脑神经元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情绪情感发育、大肌肉骨骼发育等很多内容。“超前学习”需要辩证地看待,更需要良好的方法。既不能让孩子对待学习产生了抗拒懈怠情绪,又能让孩子在自信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科学的早期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而家庭的早期教育就像孩子成才的第一缕阳光,会照亮孩子未来前进的道路。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体验,多多进行游戏等玩乐项目。
学任何一个东西有最佳发展黄金期,早了没有用,晚了也没有用。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是没有问题的。而正确的“超前学习”也是无可厚非的。
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奏,尊重儿童的天性,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别逮着孩子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