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城市故事
赤子之恋:陈彼得的杜甫情

赤子之恋:陈彼得的杜甫情

作者: 成都愤青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09:55 被阅读4次
    赤子之恋:陈彼得的杜甫情
    赤子之恋:陈彼得的杜甫情
    赤子之恋:陈彼得的杜甫情
    赤子之恋:陈彼得的杜甫情

    成都府  唐.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为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年)罢京号,治成都县、蜀县,乾元元年(758年)改蜀县为华阳县。设剑南西川节度使驻此,相当今四川省成都、新都、郫县、温江、双流等地。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不过,杜甫可不这么想。乾元二年(759年)七月,千辛万苦逃出沦陷地的杜甫遭遇了关辅地区的大旱,加之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难以有所施展,心力交瘁之下,他终于请辞,加入了西风古道的流民队伍。携老妻、挈幼子,旅途的艰辛险阻,在24首纪行诗中历历可数。而这首五言《成都府》,正写于平川弥眼、征途将尽之时。“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落日昏沉晦暗,而望向落日的那一双眼,又何尝不是满布风尘?随着那被余晖照亮的衣裳的一角缓缓看去,是被落日拉长的斜斜的影子,和被夕阳拖滞的前行的脚步。苦中有甜,痛并快乐,毕竟到了成都,充满融融暖意。“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然而,惊惶随之而来。“异”“忽”是异乡人的发现,由秦入蜀,山穷水恶、万千辛苦。上一秒还冰天雪地,怎么这会儿就草丰树密?杜审言有“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如果不是始终以故乡为中心,自可“此心安处是吾乡”,又何曾此身孤苦、弃置“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新旧人民当然是以故乡为参照,身处陌生的环境之中,却不知何时能与故乡再次相见。“异”“忽”“新”的紧张压着杜甫,仿佛为了松一口气,诗人的目光转向了悠悠的岷江:“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诗人毫不避讳地连用两个“去”字,将江水的奔流与游子的奔走联系起来。江水流出源头多远,游子便离开故乡多远;江水流到尽头有多久,游子的漂泊就将持续多久。“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曾城”,一个传说中的地名,泛指仙乡。成都有大城、少城,左思《蜀都赋》言其为“市廛所会,万商之渊”、“都人士女,袨服靓才”。满布大街小巷的翘角飞甍,彰显了这座商业化气息浓厚的城市的勃勃生机。“季冬树木苍”则回应了“我行山川异”中对物候的惊奇。成都已是季冬,却仍然草木苍郁,这是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习惯了野外凄厉的风声,突然被悦耳的乐声包围,但分辨不出什么声音来,箫、笙、簧都是管乐器,三者音色相近。正所谓“扬一益二”,指的就是“扬州”和“益州(成都)”,这两个当时全国工商业最繁荣的大都市。“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毫无疑问,这样的美景我真是无法与之适应啊,只有侧身去眺望远处河川上的桥梁。“川梁”,是不是“万里桥”呢?有待探究。“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夜幕已然降临,鸟雀各自归巢。极目中原大地,昏暗中旷野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弯弯的初月出来了,升得并不高,众多的星星还能与之争光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自古以来,都有长期久居他乡的人,我又何苦独自哀伤呢?总体而言,《成都府》用韵平缓、摹景舒朗的《成都府》,收束了杜甫自秦州以来纪行诗的拗峭生姿,也开启了此后草堂诗的清丽闲雅,事实上颠沛流离的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是相对安稳的。

    陈彼得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少小离乡老大回。作为台湾流行音乐的第二代领军人物,陈彼得的回归与文化寻根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2018年,74岁的陈彼得带着《青玉案·元夕》登陆央视《经典咏流传》而震撼了国人,让大家再次感受到三千年诗词的力量,辛弃疾对强国梦的呼唤。你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你看见的是一位上了“战场”就拼尽全力的战士!“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2019年2月7日,75岁的“成都娃儿”陈彼得,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的那场快闪演出,至今仍让我们印象深刻,其视频播放量在短短数日内突破3亿,成为这个春节期间,人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陈彼得说,古诗词每天放着展览是不行的,要发扬光大。杜甫虽然生在唐朝,但也有安史之乱,杜甫退到了成都,成都人宽容,物产丰饶,在草堂给他落了脚,才有了“舍南舍北皆春水”。2019年,陈彼得大病还未痊愈,依然坚持再次登台演唱杜甫的《成都府》,救护车就停在电视台门口。陈彼得热爱着成都,怀揣着对中华文化的迷恋与坚守。一首《成都府》,再品蜀都文化,再听一次陈彼得与杜甫的对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赤子之恋:陈彼得的杜甫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tx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