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军之梦军人的故事
《从军记》—35 呼西光缆施工—尾声

《从军记》—35 呼西光缆施工—尾声

作者: 慕爱特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08:32 被阅读15次

    在刘玉娇同志以216米的成绩率先打破军区纪录的激励下,各连随之掀起了一股破纪录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我们的光缆沟开始大踏步地向前行进,很快就逼近了终点——准格尔旗中部的纳林村。

    至此,呼西光缆施工也渐渐进入了尾声。

    (1)

    从薛家湾到我部此次施工的终点——纳林村,直线距离约四十公里,有一条109国道连接着。

    这条109国道,也叫京(北京)拉(拉萨)公路,是一条东北起于北京西四环,西南止于西藏拉萨,经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西藏八个省份,全长近四千公里的国家级干线公路。

    就在距纳林村二十公里处,我们的光缆沟邂逅了109国道,“一见钟情”后便并肩一路西行,行至距纳林村三公里处,才依依不舍地穿过109国道下的涵洞分道扬镳而去。

    这段紧挨国道十几公里长的光缆施工作业,既不同于人迹罕至的荒野,也不同于车水马龙的闹市,因为比起荒野来多了些人气,比起闹市来又少了些嘈杂。只是有一点不太好,那就是挨着这条穿山越岭的国道挖沟,时不时就会碰到山石,特别是一些大石头,锹下不去镐刨不动,挖不出又撬不开,严重影响挖沟进度。可惜我们又不是工程兵,没有类似于挖掘机、切割机一类的机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炸药来爆破了。

    我们先在要爆破的地方选好爆破点,然后用钢钎打孔,孔内填上炸药,再接一条长长的引线,组织实施爆破的排长和老兵班长就远远趴在引线的末端,通过电雷管来引爆炸药。一次爆破的效果有时并不是很好,所以需要多次爆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爆破的位置非常靠近国道,而国道上又总是车来车往的。为避免发生意外,每次爆破之前,都要安排几个战士在距爆破点前后好几百米远之外的国道上拦截车辆,禁止通行。

    既然爆破是排长领着老兵班长们负责的,那拦车的任务自然就交给我们这些新兵了。新兵们倒是都很乐意接受这项任务,跑跑腿动动嘴嘛,不用挖沟还能活动一下,这好事哪儿找去?再说了,站在马路当间儿,模仿交警高举左手做出停车的手势,那个威风那个帅气,谁拦谁知道!

    当有些司机一脸懵逼从驾驶室里探出头来问前方发生了什么情况时,我们就会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地回答:前方有部队正在实施爆破,此处暂时禁止通行!听到这儿,大多数司机一吐舌头就缩回去了,也有些司机看到我们这些当兵的就很感兴趣,找着话头有一搭没一搭的问这问那。至于我们,要是碰到那面善健谈的,有时也跟着闲扯几句,要是碰到那不会说话的(涉及泄密话题),那我们就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直到一声震天巨响后,放炮完毕了,我们便解除禁令放车通行。这时候,如果有碰到聊得来的司机,便搭一下顺风车回到爆破点。施工这么长时间以来,当地的老百姓已经完全弄清楚我们这群年轻人是怎么一回事了,对于军人他们都是十分友好的,所以我们便可以经常坐到顺风车。有一次,我还坐过一个当地老大爷赶的驴车。对于驴车,我这个南方人之前都是在电视里才见到过,没想到这次还能亲身体验一下,那感觉就好像是坐在一辆豪华拉风的敞篷跑车里哩!

    故而,每次放炮前安排人去拦车时,新兵们都是抢着去的。

    (2)

    五月中旬,我团的光缆沟顺利挖到了纳林村,这标志着我们已经完成了此次光缆工程中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挖沟。

    下一步就是放缆了,所谓放缆就是要把光缆放到我们挖好的光缆沟里,当然有些特殊地段不是沟,而是涵洞或管道,然后等待第三步——回填。

    为了把那些个一人多高的光缆盘运送到近百公里的光缆沟沿线各个位置,得花费好几天时间。

    我们就利用这几天等待放缆的时间及时进行了休整,连长派出营部的保障汽车将战士们分批送到薛家湾镇上的澡堂子里去洗澡。听第一批洗澡回来的老兵讲,澡堂前台的服务员当时看到这一车埋了吧汰脏了吧叽的兵哥哥进了澡堂子时,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两天之后,开始放缆。

    相对于挖沟来说,放缆毫无疑问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放缆那天,天刚麻麻亮,全连就统一集合轻装出发,不带锹镐这还是第一次。全连到达指定位置后,在当地技术人员的指挥下,先派出第一个战士从已经架好的缆盘上拉出缆线头,然后沿着光缆沟的方向一直往前走,间隔到一定距离后,再跟上第二个人进行同样的操作,接着第三个、第四个,依次跟上,直到全连人员一个不落。

    这样的放缆操作,各个单位都是约好时间统一进行的。由于光缆从最近处放起,之后便越放越远,以至于后来每天早上都是由营里的保障汽车先将放缆人员送到指定地点,等放完当天的光缆后再统一集合接回。

    挖沟虽慢,放缆却快,只用了几天时间我们便将负责的那一段光缆全部放完。但这时的光缆还只是沿着光缆沟的方向放在沟外面,接下来还要将这些光缆转移到沟底才算完成放缆工作。

    这个操作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光缆必须要平放沟底,不得腾空或拱起,不得过松或过紧,同时在移动光缆的时候也要非常小心,防止光缆折断或破损。光缆放到沟底之后,由于地势高低等原因不少地方会出现过松或过紧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拉缆——将光缆拉到松紧适宜。

    放缆拉缆的时候,由于战线拉得很长,人与人之间至少都要相隔好几百米远。有些山坡地段高低错落,甚至前后都看不见人影。有时候连里要下个通知,就得采用接力的方法,先传给第一个人,再往后依次传递,就这也得要传上个小半天。

    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地方,炊事班送饭就更困难了。

    国道旁边的光缆沟倒还好说,开着车挨个儿送过去也就是了,问题是大部分光缆沟并不在国道边,车根本开不进去。若是全连的饭菜都让炊事班的战士肩挑手提沿着光缆沟一路送过去,那可不是件易事。主要是因为人员太散路程太远,你想啊,就算每个人相隔一百米,全连加起来也得有个十公里,何况还不止一百米,就算是空手走下来也不易啊!

    可也不能让战士们饿肚子呀!炊事班长想了个折中的法子,让炊事班的几个战士,每人扛一个馒头口袋,沿光缆沟徒步分发给每个战士,一人两个馒头——不过可没有菜啊,只能干啃。就这样送一趟下来,炊事班的兄弟们也是累得够呛哩!

    其实有没有菜已无关紧要,饥饿的人看到热馒头,你懂的。我想最后一个领到馒头的人,肯定吃得最香。晚食当肉嘛,这个馒头自然吃起来是跟肉一样香的了。

    拉缆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关键的一天。

    因为拉光缆这个活儿,是刚开始轻松,越往后越累。因为距离越远光缆越长,拉起来就越费劲。好在部队的优势就是人多心齐,人多力量大嘛,一个人拉不动,就上两个人……一个班拉不动,就上一个排……拉到最后,往往是全连一起上,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拉着光缆。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正赶上一场大雨,沟边上的地面又湿又滑,拉光缆相当费劲不顺利,一不注意就容易摔倒,大家心里多少有点儿泄气。这时候,我们的G团长来了,他和大家一样穿着雨衣加入了拉光缆的队伍中,一边拉还一边指挥大家,如何喊号子怎样使劲儿。G团长的出现,好似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战士们的激情一下子就上来了,任务自然也就顺利地完成了。

    接下来该回填了。

    (3)

    话说填沟可比挖沟省劲儿多了,也快多了。可你要以为,填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沟边的石头土块树根草皮一应劳什子一股脑儿推进沟里踩吧踩吧算完事儿,那就错了。

    光缆沟是用来埋光缆的,自然也就不同于普通的沟,回填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比如,光缆沟最底下的十到二十公分必须填入松软的碎土或细土,绝不可使用尖锐的石块,并且在掩盖好光缆之后,还要用脚踩实踏平。

    又比如,光缆沟填平后,还得额外在上方堆出个高约十公分的土垄来,有点像是我们乡下两块田地之间的田埂。这样做是因为回填的土层年深日久后会有些许的回落,所以提前留出富余来。

    这些要求倒也没什么,真正给我们带来困难的,是拉缆期间下的那一场大雨。大雨后,不少处于低洼地势的光缆沟中积满了雨水,若要回填,先得将水抽干才行。那就调水泵接电抽水吧!对不起,这里没有水泵也没有电,但是却有脸盆还有人。

    前面我曾说过,部队里的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物多用,比如这个脸盆,也是脚盆,外出野餐时又是菜盆汤盆,特殊时期还可用它来端土端泥,这会子用来舀水倒也并不奇怪。只是一场大雨之后,刚刚开始转暖的天气又一下子回到了立夏前,沟里的水那可是拔凉拔凉的呀!

    怎么办?下不下?当然得下。当兵的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还怕凉水?

    Z班长第一个高高挽起裤腿下到水深过膝的沟里,二话不说端起脸盆就开始往沟外舀水。班长都下去了,班里的兵还有啥好说的,一会子功夫水沟里便挤满了人。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水沟里的这点儿水根本架不住大伙儿一划拉。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铁人王进喜的名言,也是我们军人的座右铭。其它地段的积水也是如法炮制,很快所有的积水都被舀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回填也就没有任何困难可言了。

    回填完毕,最后一步是埋设标石。

    按规定,光缆沟每隔两百米左右就要埋设一块标石。如遇特殊地段,如光缆接头、光缆拐弯点、排流线起止点、同沟敷设光缆的起止点、光缆特殊预留点、与其它缆线交越点、穿越障碍物地点等处都要埋设标石。并且埋设标石也是大有讲究的,一米高的标石,土下六十公分土上四十公分,标石周围的土壤也要夯平夯实。

    标石应埋在光缆的正上方,有字的一面朝向光缆接头处,转弯处的标石应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的交点上,标石上的字应朝向光缆弯角较小的一面。当光缆沿公路敷设间距不大于100米时,比如靠近109国道的那一段光缆沟,标石上的字都应是朝着公路方向的。

    一米高的标石,看着小巧,份量可不轻。好在早已经有人将每块标石放在了需要埋设的位置附近,我们只管埋便是了。搬走是不容易,但一个人用双手把它竖起来挪到旁边挖好的坑里并不是件难事。

    标石很快便埋好了。

    埋好了标石,也就意味着此次光缆施工任务我们已全部圆满完成!

    (4)

    五月十七日——也就是我们结束此次光缆施工回营的前一天,准格尔旗旗委领导在薛家湾镇上的一个剧院里给附近的施工部队安排了一场慰问演出。

    那场演出,现在已记不起来到底都演了些什么节目,印象中只是一些穿戴着内蒙古民族服饰的男女演员在台上载歌载舞。虽然大多数的战士和我一样既听不懂也看不懂,但每个节目结束时,下面必定都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思潮翻滚百感交集如我者不知有几人?!我怔怔地端坐在那里,一如老僧入定。一个多月来的各种施工画面,就像剪辑的电影片断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别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章盖营,薛家湾,纳林……不知明日一别何时还能再来?可能这辈子再也不会来了(事实上,两年后我就又来了)。此时我的心里,究竟是不舍还是解脱抑或兼而有之,真的说不清楚……

    演出结束,我们依次登上一辆辆老式解放牌军用汽车,在一阵阵此起彼伏激昂嘹亮的军歌声中缓缓驶离了薛家湾镇。当我们看到公路两旁簇拥着不少男女老少(不知是自发赶来送行的还是路过的吃瓜群众)在向着我们挥手致意,这一刻,我们的心里充满着光荣和自豪!

    此次呼西光缆施工,我部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章盖营村开始,一直挖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纳林村,全长共97公里,前后历时一个月。尽管此次施工难度大条件苦,但是我们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在严重缺水、风沙肆虐的恶劣条件下,日夜奋战在内蒙古高原上,使得原本计划两个月完成的任务硬是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就完成了。

    曾经有人问:这么大的光缆施工工程为什么非要交给部队来完成?为什么不承包给地方民工?为什么不使用机械作业?

    首先,呼西光缆工程既是国家干线光缆工程,也是国防光缆工程。既是国防光缆工程,那么交给部队来完成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其次,呼西光缆工程是“九五计划”的一部分,在质量和进度上有严格要求,这样的任务只有部队才能完成好。之前也有些地方曾试过承包给民工,但事实证明不行。一来民工的工作进度慢,二来也很难一下子招募到那么多的民工。相反,部队不仅人员齐整,而且施工效率惊人。

    还有一点,就是这次光缆施工穿镇过村跋山涉水是常事,有时还会遇到公路、山坡、河流等复杂地形,再加上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超负荷劳动,也就只有部队的军人才能够承受得了,况且部队施工还自带运输、后勤、爆破器材等便利,这也是民工们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之所以没有使用机械作业。一是因为此次国防工程经费有限,如全程使用机械作业,开支巨大经费不足。二是有些特殊地段,除了人员进入手工作业外,工程机械根本进不去。

    一句话,这样的国防光缆工程只能是由我们部队自己来完成,既为国家节约了经费,同时也锻炼了部队,岂不是一举两得?!

    五月十八日,我们回到了驻地大同,回到了深深怀念的久违了的部队大院!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军记》—35 呼西光缆施工—尾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va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