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也同时作为多年的面试官,如果对方是空降过来的,我基本上都会在面试中问他们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面试成功到了我们单位,你打算怎么样开展你的工作,上班第一天的第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事实上在我所遇到的人中,不是99%,而是全部100%的人都没有给到过我,我想要的答案。
在普通岗位上,有人回答我说,第一天到新单位上班,我会先认识一下新同事。我说那刨除这些,工作上你第一件事会做什么呢?
有人会说,我会先问我的上级目前手头最紧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说很好,那如果你的上级现在不在,就你一个人,给了你一台电脑,还没正式开始安排工作,你会做什么呢?
有人说:那我先看看电脑里的资料,先熟悉一下。
-到了主管级的岗位,我又是同样的问题,有人回答我说,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沟通,所有跟我能产生工作关联的人,我都去找他们沟通一下,得到全面的信息后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好像很细心,但是很遗憾,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那我想要的答案是什么呢,其实是结构化思维的产物——工作分类。
-空降到一家单位(我说的是空降,没什么交接的那种),在没有任何安排的情况下,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按照自己以往的工作习惯,新建几个工作分类文件夹。
比如以人力资源为例,你可以按照六模块来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可能还会加个基础人事,就建立这么七个文件夹。
然后再把原来这个职位上工作者电脑里所有的资料,按照自己习惯的分类,依次放到我们自己建的文件夹里。
那可能额外还会有一些你想象不到的资料在这个电脑里,那就再建立一个新文件夹,比如就暂且叫“其他”。
当按照自己的结构化分类,把工作资料都归纳好了以后,下一步就是按照自己已有的习惯再往下细分,直到和个人以往的工作习惯完全吻合了之后,这第一件事情就算做好了。
后面的时间你就可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去熟悉开展工作了。
这是空降兵最好用的方法,截至目前,我还没有遇到过比这个方法更好用的。
-以前这只是我的一个方法论,后来我有了一些认知,我才明白这么做的道理是什么。
我们的大脑其实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当我们接触一个新东西,实际上这些东西是非常散乱的,点状,没有规律的,它跟我们已有的认知能够建立关联的最好方式,就是我们把这些新东西,挂在我们已有的认知树上,让它和我们大脑里已有的“存货”进行关联。
像我举的人力资源六模块的例子,六模块它是我们已有的认知,人力资源按照这个规律来做模块划分。那现在我接触的这些相关工作信息,我就要一块一块的往我已有的认知大模块里去做融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去融入到新工作当中,顺利的去开展工作,效率也会变得更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