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
作者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学家,但神奇的是,他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呢?他其实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他的这本《思考:快与慢》被誉为是堪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相媲美的书。这本书甚至被认为再过一两百年之后,还是会具有反脆弱的力量。
为什么这本书如此重要呢?因为我们认识自己是非常难的,苏格拉底就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箴言当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认识你自己”。所以认识自己其实是非常难的,而这本书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什么呢?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尤其是自己的大脑,人类大脑的局限性。
我们的大脑就有“快与慢”两种方式,也就是这本书中所说的系统一和系统二。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很多经典的实验,可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大脑的利弊。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做出更好的选择,帮助我们避免一些我们不自知的思维谬误,对我们思考、分析、判断、决策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先分享书中讲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英国一个大学的办公室茶水间进行的,多年来,这间办公室的职员都是自掏腰包喝水或者咖啡,每次去茶水间喝水的时候都会自觉把钱投进一个盒子里。有一天,有人在价格表的上方贴了一张横条,上面什么都没写,但是在接下来的10周时间里,在这张横条上帖上一张图片,但是图片的内容是变化的,要么是一朵花,要么是一双眼睛。但是没有人对图片做过任何解释,,但是盒子里的钱的数量却发生了变化。
第一周上面贴的是眼睛,盒子里的钱的平均数量是70分,第二周贴的是花朵,盒子里的钱就少了15分,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0周结束。
而且有意思的是,凡是图片上贴花朵的时候,盒子里的钱就会减少,而贴眼睛的时候,盒子里的钱是鲜花周的钱的三倍。
这个实验说明,仅仅是用了图片这种象征性的符号,就让人们改变了行为模式,因为眼睛象征着有人监督的意思。而且这一切都是无意识产生的。
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商店里面播放的音乐类型。如果商店播放的是通俗音乐,消费者更可能购买便宜的酒,但是如果播放的是古典音乐,人们则倾向于买昂贵一些的酒。同样这一切都是无意识发生的。
这个结果的确是很让人惊讶的。因为人自以为自己的大脑是完全受自己控制的,每个人都是有意志力的,是可以自由自主选择的,但是这些实验却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这些实验被称作启动效应,意思就是我们对当前的认知会受到之前信息的影响,而且这个过程很可能是无意识的。
同样地,文字也具有启动效应。有个心里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即从5个字中挑出4个字组成句子,类似小学生的文字游戏,比如,发现,他,黄色的,上班,马上,然后选出4个来组成句子。其中有一组被测试学生当,在让他们重组的句子当中,有一半以上是与老年人有关的句子,比如,健忘的,秃顶的,满脸皱纹的,灰白的等,当这些学生完成这些任务之后,紧接着被安排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参加另外一个实验。而要去另外一个办公室,需要从大厅的一头走向另外一头。但是其实实验的真正目的是测量他们从这一头走向另一头所花的时间。
实验惊奇地发现,这组以老年人的词汇为实验内容的学生,他们走路的速度明显比其他组的同学慢很多。
其实就是这些词催生了这些被实验者的一种行为,那就是走的慢,这个行为就是和老年人相关,而且这些行为的发生同样是无意识的。
被测验的学生们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前面的那些词汇和句子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却受到了影响,但他们并不知道。
其实这就是人的大脑的运作模式,大脑就是有很多无意识的行为,而且也有很多局限之处。
刚才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属于这本书中所说的系统一的范畴。可以发现,大脑系统一的运行是无意识的,而且会很快,随时会开启,而且无法关闭,因为你并不知道它开启了而且开始运作了。而且这种运作方式并不费脑力,所以不容易察觉。
而系统二是指把注意力专注到一个活动中来,比如,复杂的运算和记忆等,系统二的运行通常与专注相关。所以系统二的运行模式非常消耗能量,速度也很慢。
通常情况下,系统一和系统二的搭配使用是非常高效的,但是系统一虽然非常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在它熟悉的情景中,所采用的模式是精确的,在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它却会出现一些系统性的错误,从而影响决策。比如,系统一会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化的处理,因为它会以为它看到的就是事实,这就会导致聚焦谬误,匹配度和联想不一致的问题,等等,还会产生很多认知错觉,包括过度自信,规划谬误,沉没成本谬误等很多错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