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热议了一个课题: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发起了“996.ICU”的项目。这个项目引起科技界的大佬的关注,刘强东表示,“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杰克马表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年轻的时候不996,何时996”,“不超越别人努力的时间,怎么实现你想要成功”,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批评,而后马老师又再次发表长文,来阐述观点。
2019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这个节日正是为工人阶级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纪念,当下中国社会却掀起“996”课题的讨论,不免有些讽刺。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又遇见改革开放,中国人一周工作6天,只有星期天才能休息,以前记忆中上一辈上班族都很忙碌,周末还要照顾孩子,老人,打扫卫生,没有多少时间休息;但当时充满了激情,机遇与挑战,到处新鲜事物,父辈那一代人下班回来学习,上夜大,充电、每天很充实。
1995年,中国正式实行5天工作制,实施“双休日”,即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20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渐渐地追求一些精神层面,希望得到认可,能受到尊重,这时提倡“996”工作制却让人恍惚有种“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很多人自然会去抵触。
历史总是充满相似,回溯到18世纪工业时代,工人每天工作15个小时甚至18个小时,拿着仅仅饱腹的薪水;换作现在,不过是工厂换成了办公楼,蒸气机换成了计算机;现在用梦想、奋斗、价值、期权、福气等离我们似乎很近而又难实现的目标进行包装,让人们感到骄傲和福气,从字行间看着,把概念搞模糊,附带鸡汤;一不注意,还真有可能被说服了。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认可,都希望拥有一个美好生活,所以成功学书籍会一直作为书店的畅销书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年轻的时候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怎么能更加的优秀,许多人一直努力,也很优秀,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给的机遇占6成,剩下的4成才是看天赋,勤奋程度,正值马老师站在了中国互联网科技革命这样一个大环境,才会有今天的地位和财富。
努力,奋斗是本身没有错,但不一定要996这样的形式才算奋斗。现在中国加速去产能,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改革,企业还有这么多的任务可做么,前几年怎不提倡这样的形式,表面上不说加班,给出很高的完成指标,从侧面逼着“自愿”加班,加班费没有,完成不了指标,连工资都没有,员工自动辞职,还不用支付违约金。很多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都是996甚至007,科学家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奉献让人肃然起静,艺术家不分昼夜的工作为后人留下了精神财富,作品得到认可,受到了尊重;企业家本质就是要追求最大利益也无可厚非,毕竟资本是逐利的。
作为员工偶尔加班或者阶段性的加班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给到相应尊重,回报;长时间加班的公司,一定是任务安排有问题,工作时间内效率提高最大,剩下的时间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只会让人的效率越来越低,产生厌恶,整体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去战斗;长期高强度,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透支未来的健康,青春,没时间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用时间换来这样的收入,不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