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设置障碍,撩拨“强学”的欲望。
学习固然要有一定迫力或压力,完全自愿或放任的学习,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几乎必定低效或无效,否则就不需要学校与老师了。
作者言:学习的迫力或压力要尽可能予以隐性处理,“在而不觉”方为上策和佳境。他们要更多指向学习内容本身蕴含的高度与学生当前达到的心智水平所构成的落差,以及由此生成和带来的“理智挑战”的力量。
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思#
完全自愿和放任的学习,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几乎必定低效或无效。这句话相当触动我,曾经向一个家长反馈孩子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家长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没完成,惩罚即可。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孩子年龄尚小,还需家长有一定的监督和介入。哪怕是提醒也可,告知孩子,与孩子分析未完成作业的利弊,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如果完全不闻不问,这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还会让其产生侥幸心理。
至于,没完成,惩罚即可,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直以来分层教学就是教学实施中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因为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如何才能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事情。
为何会让课堂成为煮蛙的温水呢?
其一,不是“为未知而教”,而是“为已知而教”。
其二,不敢、不愿也不善于给学生传导必要难度,学生无须垫脚就能轻而易举地摘得“学习成果”,甚至低头、俯手也能触及、拾起、教学远远落在学生发展的后面。
其三,过多地给予学生指导,过早地给予学生援手,使原有的难度如雪落水中,消隐于无形。
其实,让学生适当地心存焦虑,会于无形中强化他们的注意心向,提高他们的努力程度,它将使学生更多地保持一份清醒与专注。
故课堂中提问也需有这方面的考虑,如投入一颗石子,必然会激起孩子们心中的层层涟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