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8读书73,我推荐这十本好书

作者: 铁马老言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08:59 被阅读7次

    2018,继续坚持跑步、写作、读书的习惯,全年跑步3766公里,完成了厦门、武汉、营山、阆中、成都、深圳六个全程马拉松,及张掖一百公里越野赛,另外高黎贡百英里、四姑娘山六十公里越野因感冒、高反退赛。全年写了几篇比较爆的文章,当然也有很多文章默默无闻,波澜不惊。全年读了73本书,其中很多书思想深邃、见解非凡,在此与大家分享我认为最好的十本书。

        1、《枪炮、细菌与钢铁》(美)贾雷德-戴蒙德

    这本书我之前没有在任何一个关于书的排行榜和热销榜看过,据说国内的销量也不高,不得不说出版社的推广太不得利。我是在高晓松关于他的晓书馆收书原则中看到介绍这本书的,他说晓书馆不收鸡汤类、流行类的书,要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其中重点提到了三本书,另两本书的名字耳熟能详,唯独这本书从没听过。网上一搜,原来这么有趣,立即买来,看得着实过瘾,有料而又有趣。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作者从地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阐释了为什么新月地区、尼罗河流域、印度、中国这些地方诞生了地球上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文明?而为什么非洲大陆、大洋洲、美洲大陆的文明要原始、落后很多?

    从气候来说,这四大文明的产生地都处在北纬30度线附近,冷热适宜,降水较丰富,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从地理形状来说,亚欧大陆是东西走向,同一纬度地区动植物的迁徙、养殖更容易生存,包括人类本身的移动也更方便。于是,在亚欧大陆上,虽然距离遥远,但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的驯化得以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推广,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马、牛、鸡、羊、小麦、稻谷等人类农业中主要的动植物,都是在亚欧大陆最早驯化成功的。这些动植物既给人类提供了较丰富的食物,尤其是人体需要的蛋白质,促进了人身体的强壮,也提供了农业需要的牲畜,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从而使得人类数量有了大幅增长,并且因剩余生产力的出现而使得文化有了生长的土壤。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塞缪尔.亨廷顿

    亨廷顿的这本书知名度很高,不少学者在其文章中引用过其中的一些观点,也有不少人著文对其批驳,能引起那么大的争议,本身就说明其见解的独到性与深刻性。我在阅读后觉得,书中的观点自然难免偏颇,但又确实对世界的历史与现实有比较精到的见解,值得好好去阅读与思考。

    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尤其是在当今中国不断走向开放,但同时又与世界时时发生各种矛盾的情况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比如我们2018年发生的几次抵制风波,如果能更全方位的了解不同文明的差异,可能更多的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这对于我们化解矛盾有积极意义。

        3、《论自由》(英)约翰-密尔

    自由,是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字眼,今天他也被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但对于自由的理解,则是千差万别。有人的简单认为,自由就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显然是错误的理解了自由的含义。

    约翰-密尔(1806~1873),英国心理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古典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自由主义之圣”。有人将他的《论自由》的发表作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最后完成的标志。约翰-密尔,是第一个完整、全面论述自由一词含义的哲学家,从那以后,自由一词在西方的定义就基本确定了下来,今天在中国,人们谈论自由一词,其基本内涵也是由此而来。所以,仔细阅读《论自由》一书,能让读者对自由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这就是密尔划定的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

        4、《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

    这本书,因为之前某个领导人的推荐而爆红,他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著作,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遗憾的是托克维尔原计划写上下部,后其因病去逝,故只留下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上部。

    法国大革命,志在摧毁一切旧的制度,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这在我们的革命口号中也似曾相识),然而大革命却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在本书中,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前因后果进行了一种深入的探讨。在作者看来当时的法国,比之周边邻国经济更繁荣,思想更开放,社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也比之前更自由。但为什么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发生了大革命,而当时其周边国家如德国、西班牙等,国王更专断独行,人民生活更困苦却没有,以至于大革命发生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或许,正是一个逐步发展起来的,人民有了一定自主意识的国家更容易发生革命,而一个铁板一块的国家,缺乏发生革命的原生力量。

    将《旧制度与大革命》与中国学者刘宁军的《保守主义》一书合起来看,也许我们对如何推动社会变革,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5、《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美)斯图尔特-布兰德

    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1938— ),斯坦福大学生态学毕业,被誉为“科学先知”,是史蒂文•乔布斯、《失控》作者凯文•凯利、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Amazon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科学家艾伦•凯等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他终身都是生态学家、未来学家。在他眼中,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设计问题,他的观念整整影响了一代人。

    《地球的法则》一书由作者经多年研究以及前瞻性的思考而获得的清晰和睿智的见解,这本书是一个振聋发聩的探索,它告诉我们人类可以并且必须做些什么事情,才能把人类文明挽留下来。书中对城市管理、核能、转基因、基因技术等人类关注度非常高也非常敏感的话题,从科学的原理进行了通俗易懂而又科学全面的讲述。看完书后我的感觉就是拔开迷雾,矛塞顿开,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很多事物的认识,受益非浅。

        比如关于转基因,作者说:动植物的基因一直在变,转基因只是让这种变变得更有序而已。

        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安全更营养。

        科学家都支持转基因,而反对的是不懂生物科学的宗教界、环保界人士,

        转基因种植是世界农业的一大趋势,不可阻挡,就象汽车取代马车一样。

        6、《大国大城》陆铭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等多所高校,并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参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之一。

    最近二十年,是中国城市化迅猛的二十年,几乎所有城市的规模都扩大了一倍以上,无数原来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或短期打工,或就此定居。城市的问题也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普通市民,或是短期的打工者。

    而近几年,各地的一些大规模运动式的城市管理举措,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比如拆除城中村,清理所谓的低端人口等。城市到底该如何规划,如何管理,是人的生存重要,还是城市的形象整洁重要,或者说是否应该为了安全对外来者进行限制及严管,这些都是现实而尖锐的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往往有不同的回答。

    陆铭教授作为研究城市问题的专家,在其著作中对城市的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互动、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定位、城市问题的解决之道等,总结历史经验及对现实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乃属真知灼见,值得城市的管理者和每一个普通市民去领会。

        7、《文明之光》吴军

     吴军,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任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等职。吴军博士曾作为资深研究员和副总裁分别任职于Google公司和腾讯公司。作为风险投资人,他成功地投资了数十家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吴军博士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大学之路》《文明之光》《硅谷之谜》和《智能时代》等多部畅销图书,并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在内的图书大奖。

    我之前读了吴军的《大学之路》,该书是介绍美国著名大学的历史与办学思想的,也是非常优秀的书,但《文明之光》更具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作用。全书四册,我虽然还只看了后两册,但已属受益非浅。

    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融科技、人文于一炉,深入浅出解读人类文明进步的各阶段,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比如在第四册中,作者就介绍了古腾堡发明的印刷机,对知识的传播与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科技与文明的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日本明治维新的曲折过程与其中各个关键人物的作用与历史评价。美国反托拉斯运动,对建立一个充满竞争活力与社会公平环境的贡献。

    其中最让人动容的一章是介绍抗生素的发明,这项也许是现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是多个国家科学家互相竞争与学习、协作的结果,对于提高人类与疾病的对抗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在二战其中,大大减少了盟军的伤亡,最后盟军的获胜,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位研制青霉素的元勋,牛津大学的亚伯拉罕与希特利,亚伯拉罕后来通过专利成为了亿万富翁,他曾想把8000万英镑的巨资分给希特利,但后者没有拿,理由是牛津大学给他的薪水足够生活了。另一位员勋弗洛里,他放弃了对青霉素专利的诉求,否则他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弗洛里认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为此拿钱是不道德的。

        8、《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诗人、翻译家,生于莫斯科,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关于帕斯捷尔纳克,文学界一直有一个传说,说在苏联三四十年代大清洗时,很多著名的作家都受到了打击压迫,如著名诗人茨维塔耶娃等,帕斯捷尔纳克反对过十月革命,自然也成了当局中的眼中钉,但是斯大林也许是喜欢他的作品吧,说了句: “别动这个远离尘世的人”。于是,帕斯捷尔纳克得以在那个政治高压时代平安活下来,甚至还享受着副部级的待遇。

    但是帕氏毕竟是一个有着深厚人文思想的作家,记录时代是他的使命,因而,明知作品触犯了当局的禁忌,但出于内心无法泯灭的人性,还是历时十多年,创作了这部记录苏联从十月革命到二战胜利后的数十年历史。这部作品所展现出的热情、诗意和思索,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极其罕见;他所描绘的环境下人性与个人尊严的挣扎,其真切的动荡和不安感更是前所未有。然而这部作品中令人震动的,是主角日瓦戈医生在种种抉择中,呈现出不惧世俗、强权的真诚、善良、纯真。他不是英雄,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却令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深深感动和记忆。

    帕斯捷尔纳克最初将作品提交给苏联国内的出版机构,而《新世界》的编辑们却认定小说的核心精神是“仇恨社会主义”。在退稿信中把作者严厉地批评了一通。于是他将手稿寄到了意大利,在那里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甚至美国中情局也大量购买通过秘密渠道送到苏联国内,在苏联国内大范围地下传播。

    1958年,因这部作品,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国内压力,他放弃了领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成立之后首位放弃领奖的作家。而两年之后,他即在忧郁中离世。

    帕斯捷尔纳克说: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他以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光辉的瞬间。

        9、《长恨歌》王安忆

    2018年看了九本国内长篇小说,其中不乏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韩少功的《马桥辞典》、贾平凹的《山本》、任晓雯《好人宋没用》等优秀之作,但在其中选择一本书来推荐,我还是首选王安忆的《长恨歌》。

    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长篇小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

    在写上海市井生活的作家中,我认为张爱玲、王安忆与金宇澄,是最杰出的三位,也最具有原汁原味的上海韵味,其语言、角色、环境都与这座城市骨肉相连,读起来真实、贴切、生动、活色,让你感觉那一个个人物,一幕幕场景,一篇篇故事,就在你身边自然的流动着。

    我买了《长恨歌》后,其实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看,因为作品开头,用了很长的笔墨来不厌其详地描述上海弄堂里那种逼仄、陈旧、懒散、灰暗景象,让人有些昏昏欲睡,神情萎靡。然而细细读下去,会发现正是这样的场景,伴随着那个时代大多数上海人的一生。每日从晨起的拉撒,到白天的劳作,夜晚的暧昧,都是在这样看似平常与黯淡的环境中一日复一日的上演。

    很多作家喜欢写气势宏大的生活,而王安忆恰恰相反,她笔下的人物一生经历了从抗战到国共战争,再到解放后的历次大的运动,但王安忆没有浓墨重笔地去写女主角王琦瑶在几十年历史上在辉煌时代中的演出。相反,无论在多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一个普通的生命,其实都只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一个普通生命在重大历史时期看似普通却又时时在波涛上舞蹈的人生,才显得更真实可信,而且更具有一种可以眼见的场景感。

    身处在一个不断变幻的世界里,我们经常看似活在一个被巨大光环照耀的舞台上,成为戏剧的重要角色,然而舞台上的剧目不断变化,人的角色不断更新,每个人其实都只是其中的一个不起眼的龙套,这是现实的残酷,也是人生的悲哀。

        10、《耶路撒冷三千年》[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SebagMontefiore),生于1965年,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他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耶路撒冷旧城外第一座犹太住宅区的建造者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的曾孙,纪录片《耶路撒冷:一座圣城的诞生》(Jerusalem:TheMakingofaHolyCity)主持人。

    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耶路撒冷的历史,就会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西蒙·蒙蒂菲奥里以客观、中立的角度,依年代顺序,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故事。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一分在世界其它地方。——米德拉西-坦胡马,《为圣篇》第10章

        对一个人来说,居住在以色列,即使城市里没有犹太人,也比居住在非以色列,但城市里全都是犹太人来得好。埋葬在以色列的人,仿佛诞生在耶路撒冷,埋葬在耶路撒冷的人,仿佛诞生在荣耀的座位之下。——犹大-哈纳西《塔木德》

        没见过耶路撒冷的辉煌的人终其一生也见不到一个合意的城市。没见过圣殿全貌的人终其一生也看不到一座辉煌的建筑。——巴比伦塔木德,《住棚节之短文》

        毋须亲临圣地,我们可以低头沉思,检视我们的内心,那才是真正的应许之地。——马丁-路德,《桌边谈话集》

        每个人都有两座城市,一座是自己的城市,一座是耶路撒冷。——特迪-科勒克,访谈

        当一个犹太人第一次访问耶路撒冷时,我们不说那是初来乍到,我们说那是游子还乡。——埃利-威塞尔致巴拉克-奥巴马的公开信,2010年

        附:2018年读书目录,加粗斜线为重点推荐阅读作品

        《奔月》小说 ——鲁敏

        《被掩埋的巨人》 石黑一雄(英)

        《疼》孙频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邵燕祥

     《大学之路》  上 下 吴军

        《慈悲与玫瑰》熊培云

        《大国大城》陆铭

        《好人宋没用》任晓雯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装台》 陈彥

        《白玉苦瓜》 余光中

        《京华烟云》上 下林语堂

        《晓说奇谈》高晓松

        《耶路撒冷的告白》 利皮卡-佩拉汉(孟加拉国)

        《孤独的城市》奥莉维娅-莱恩(英国)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十二

        《此生多珍重》丰子恺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刘震云

        《刺杀骑士团长》上 下村上春树

        《长恨歌》 王安忆

        《枪炮、病菌与钢铁》 (美)贾雷德-戴蒙德

        《陆犯焉识》严歌苓

        《纽约文学地图》(美)哈罗德-布鲁姆

        《南极》(爱尔兰 克莱尔-吉根

        《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 (巴西)保罗-柯艾略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缪尔-亨廷顿

        《无人生还》阿加莎-克里斯蒂

        《浪浪者旅店》(荷兰)塞斯-诺特博姆

        《美国独行》(加拿大)马克-斯坦恩

        《耶路撒冷三千年》(英国) 西蒙-蒙蒂菲奥里著,张倩红,马丹静译

        《中关村笔记》宁肯

    《我们的老院》肖复兴

     《从塞纳河到翡冷翠》黄永玉

     《在漫长的旅途中》(日本)星野道夫

        《宋氏家族》(美国)斯特林-西格雷夫

        《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

        《大江大海1949》 龙应台

    《诗的八堂课》江弱水 

        《乡下人的悲歌》 {美}J-D-万斯 

        《雨》 黄锦树(马来西亚)

        《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俄罗斯)

        《我在等风,也在等你》白凝

    《人间失格》 太宰治(日本) 

        《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美)

        《山本》贾平凹

        《存在主义咖啡馆》 莎拉-贝克韦尔(英)

        《黑旗-ISIS的崛起》 乔比-沃里克(美)

        《今日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余光中

        《通往奴役之路》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英)

        《我们一无所有》安东尼-马拉(美)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林清玄

        《地球的法则》 斯图尔特-布兰德

        《鱼王》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俄)

        《文明之光》 3 吴军

        《文明之光》 4 吴军

        《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斯蒂芬-温伯格(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双城记》 狄更斯  (英)

        《蓝房子》 北岛

        《滴泪痣》 李修文

        《带一本书远离人群》思郁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著

     《马桥词典》 韩少功

        《边楼》 刘以鬯(香港)

    《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托克维尔

        《论自由》 (英)约翰-密尔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口味》(美)保罗-福塞尔

        《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美)素德-文卡特斯

        《她什么都好,除了遥不中及》蔡方华

        《午夜之子》(英)萨曼-鲁西迪

        《北野午的小酒馆》 (日)北野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2018读书73,我推荐这十本好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bx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