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92/059861656eef1ba1.jpg)
众所周知,陰陽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两种不同的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它们都是对世界万物的归类方法,陰陽重于天体的运行,以气的运行为主;五行重于地上的变化,以物质运行为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邹衍为代表的哲学家倡导此说,为二者合流的萌芽,汉代这一思想已臻成熟,而日被运用到医学中来。
《素问·天元纪大论》谓:“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陰陽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
上引二段经文是把五行运动变化过程中“陰陽不测”的中土,视为“神”,土居中央灌溉四旁,为南火北水和东木西金的中点,即“神用无方”,土无法以四方分陰陽,只有以上为天,下为地核之,而此点又是上和下的分界,既可属天之陽,又可属地之陰。
把北水南火与金西木东分打看作两对陰陽,即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属陰,两对陰陽通过中土的作用,互相消长和转化,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规律,它是陰陽五行合流学说的基本模式和内容,是医学经典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它是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经验的总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92/780feae8379d9e87.jpg)
观察天体的运动,二十八星宿是重要的参照物。在春分日昏时,落陽所在纬度上,可看到青龙七宿在东方,白虎七宿在西方,朱鸟七宿在南方,玄武七宿在北方,这是四家分属四方的根据。正是这四组恒星在与地球赤道对应的天体轨道上的有序运动,是地球围绕太陽公转一周(即一年)的期限,然后又终而复始,进入下一周期,形成年复一年的变化。在每一周期内,地球上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四象在南中天的位置,与四季时间的对应,形成了四象主四时的规律,即青龙属春,朱鸟属夏,白虎属秋,玄武属冬,成为与斗建系统并存的现象授时体系。
本文摘自《二旦四神方述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