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离现在随意一算才2个月不到,而之前在家被爸妈嫌弃还没结婚的我说好2018年期间尽量不回家,现在又想家了。前两天清明节放假,妈妈问可回来,我说不回去了,最近有个考试,报名了就争取考过,是一个证书,打发无聊的空隙时间安排下的学习。嘴上说着不回去,其实心里重复了好几次回不回去的声音,现在想想,相对想家,更怕她们想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害怕她们想我又怕打扰到我的情绪。我妈比较喜欢表达,会问我想不想她,都不想家?我爸是会问回不回来,但说随我自己,想回就回。我知道她们都会想我,但某种程度因为我自己不够成熟,导致的特别的恋家,但又怕时间不够,我们彼此都没在可以的时间好好珍惜。
虽然时间不等人,但4月底又到五一劳动节了,到这节日前,我是否需要回家下,考试的事能否充分准备好,还有时间只有三天,我这回去是否充裕,即使很想家人。一个人在不同城市打拼,廉价的租房环境和外卖日常,也难免习惯这种苦涩,然后在大家都同步的春天里感受鲜花嫩叶的清新和生命的活力,慢慢的工作攒钱争取买房有自己的一个安歇的角落,有时候也会自得其乐的简单和豁达。在大学刚毕业那会我心里就泛起一个信号,那就是家再也回不去了,即使父母和我彼此相互的爱没变,但长大基本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的自我成长,大部分子女还是报喜不报忧的吧,我基本是这样的,遇到被同事欺负的时候,遇到失恋的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一些事的时候基本都是自我消化,总是想着即使告诉她们,也解决不了事情,反而做无谓的担心,没有必要。时间久了,相处模式基本就是最近可好,照顾好自己,一些很固定的句式,即使我是90后,跟父母还是比较保守的沟通方式。
我很想家,但这是没办法直接靠回家见父母就能解决的事情,某种程度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感觉只能让做事情和时间来覆盖和习惯,没办法倾诉,没办法对抗,然后回归自然属性,回归成年人的世界,孤独是一种生命属性,跟自己对话,让自己缓解这份焦虑和不被关注的遗忘。也许是打一通电话,开下视频,然后表达自己很好,让家人照顾好自己并对我放心;也许是看一部恐怖电影,让自己在电影情节的高度集中紧张中覆盖真实的感情层面需求或许是找朋友一起散步聊天,方法有很多,慢慢就习惯了想家和回家是两个概念,在社会中求发展的,亲人往往放在比较靠后的沟通中,自处或与朋友相处反而比较多。导致节日之前很想回家,出发的时候动力就少了一点的原因。每个人与家庭父母都有着不同沟通方式,我还是接近传统的,思念不太表达出来,爱只能化在日常的吃喝玩乐沟通中,努力工作,保持健康,不让父母过多担心的平凡日子里。
我很想家,有时候这也是我比较结婚狂情节的一个原因,在我看来,工作是一份社会价值属性的,所以贯穿到生老病死的过程里,一份自食其力的独立存在的根本,永远不能放弃,没多少谈论的余地。家庭,产生于婚姻,基础于恋爱,开始于美好,也是人生必然的选择,有个爱人,有属于自己的宝宝,有自己可以装饰的房子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不因被伤害而放弃,不能因为背叛而不相信,更不能因为不爱而仇视,其实相对被爱,我们人性中的付出和被需要才是更伟大的情感归属,我不相信恒久不变,但我相信此时此刻,那时那刻。现在社会很流行独身自我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婚姻,但敢于选择的勇气往往在成年人的世界有点稀缺。也许我年纪不够大,经历的事情不够多,但还是觉得结婚生宝宝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很想家,有父母在的家,回忆里的家,小时候的自由,简单,快乐和学习,幻想;我很想家,有未来的另一半,有属于自己的宝宝,有爸妈对我孩子存在的欣喜,有我成为一名合格大人的完整和强大,独立且温柔,在时间的长河里那份该有的充实和过程。人生本就是悲欢离合的全部覆盖,我们的态度就积极,简单豁达面对,尽量让自己处于一个比较平和的世界里呼吸和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