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心理——
“我迟到了,真希望有人跟我一样也迟到!”
“我作业没写完,不怕,不只我一个人没写完!”
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当感觉到危险时,急需扎进一个群体之中。我们常常认为,身处于一个有人认同的群体之中,很有安全感。
他希望有人跟他一样,认为迟到一点没什么,作业太多写不完不能怪我。
当有同伴与之持有相同观点或犯同一个错误时,他在潜意识中,会加倍认同自己的错误。
倘若很不幸的,全班几十个学生中,仅有一个人迟到或没完成作业,他才有可能反思。
在错误被认定的前提下,谁都不希望自己是那个唯一犯错的蠢货,从而寄希望于他人的错误之上,并从中得出“不是我蠢,明明有人跟我一样”的结论,仿佛这样就有资本反过来质疑错误本身。
就像我们喜欢一个明星,常常希望所有人都能喜欢他。一旦有不一样的论调出现,轻则理论,重则撕逼。
02.
认同感,通常直接与一个人的价值观挂钩。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当一个老板选择随意派遣实习生去做与工作毫不相干的琐事时,他更注重员工在职场所能创造的价值,并不在意这过程中是否弱化他人尊严。
当实习生抱怨在职场所遭受的不公时,他显然更在意尊严,弱化的就是其自身的职场价值。
认同的本质,是选择一种价值观。
当我们认同一件事、一个人时,要清醒而冷静地分析利弊,而非用自己的价值观佐证对错。
对于“不认同”的最好做法,是优雅地将不认同的价值观变成过眼云烟,而非姿态不堪地丢在地上践踏。
而当我们被人认同时,更要理性地看待自己持有的观点是否有失涵养或过于偏颇。
如果你的观点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时候被认同就是很危险的事。你将与那些认同你的人形成一个默契的互动团体,并受这种认同感影响,长期陷入“同仇敌忾”的深渊,在无涵养、不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A和B曾经私下里共同说过C的坏话时,以后见面谈论C缺点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习惯。当A或B其中一人突然缄口,或反过来欣赏C的优点,那么A与B友谊极有可能会破裂。即便这个转变的人今后并没有与C交好,另一个人也会将他们划分成同一种人。
千万别因为“过于绝对的不认同”,而让自己跌入这种旋涡里。
03.
我们需要被认同的时候,往往是心里很虚的时候。
而有一种人很特别,他们常说:“讨厌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这类人无需别人的认同,也能从根本上达到认同自我,完全反映了对价值观的笃定。
——即便没有人认同我,我也会这样。
这样的心理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乐观主义,我做我喜欢的事,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结果怎样我自己承担,关你屁事?
另一种是,我做我喜欢的事,结果怎样我不知道,是否违反道德和法律也不管,我就要这样。
大部分人,都很想要做第一种人,他们乐观,执着,坚韧,倔强。
但还有另一种人,是我本人最欣赏的。
无论怎么样的观点,都不完全认同,也不全盘否定。并不是无主见无自我,而是像海洋,能容纳各类迥异的海洋生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们将接收而来的所有都分门别类,深度消化成自己的见识与智慧。
愿我们都在这个随波逐流的时代,做一个自我认同,并时刻清醒的乐观主义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