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级识字开始就爱上了看东西,主要是觉得当时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娱乐活动,就只好看书了。走到哪里只要有书,有报纸就很兴奋,就可以坐在那里高兴的度过一整天,即使有的时候真的晦涩难懂,也可以硬着头皮粗略的读完,那个时候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如饥似渴。读了太多的东西后的效果还是很能体现的,作文一直还是挺让老师满意的,毕竟肚子里面有东西。
慢慢的长大,初中开始就要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需要面对的东西多了,要学的课程也多了,感觉最明显的是时间不够用了,但依然还保存着到处看书的热情。也挺疯狂的,上课看,晚上躲在被窝里看,上课看的时候还差点被老师抓住。同时正是初中这段时间,开始对各种各样的读物有了自己心里模糊的定位,不再是什么都读了,有了自己的喜好,看不下去的,难懂的东西就果断的放在一边。快中考的那年是一个分水岭吧,到了一个很严的学校,妥妥的考试做题,然后几乎都忘了自己爱读东西的爱好,一直到了高中才慢慢的重拾。
高中虽然重拾了自己的乐趣,淡忘却明显的感觉到了相对以前更大的变化,看的多是新闻杂志与小说报纸,没有再静下来的去看过一本书,感觉真的没有什么流入自己思想的东西,看过了也就忘了。然后偶然的一天在收音机里面听了周正龙的广播书《盗墓笔记》,就爱上了盗墓题材的小说,值得一提的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看了好多遍,实体书电子书,各种看。高三后又收敛了许多,看的最多的就是中国青年报,没有什么不愉悦的,很充实。
大学后,基本上就没有看过什么实体书了,杂志也没有看过几本,在这个互联网内容多样,资源丰富的时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感觉自己已经静不下来了,有了这么多的电子读物,也看了许多,但再也没有当年如饥似渴的感觉了,电子书看的眼睛疼,看的没有感觉,看的烦躁,丢了许多当年的乐趣。
说了这么多,是时代的变迁, 亦是自己成长的变迁,这就是我读书的事与我喜欢读书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