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彩头 李建军
打彩头,是豫西农村的一种习俗,就是抢年肉。
进入腊月十五六,村里就开始杀年猪了,一般都选在上午杀猪,上午卖完。过去农户养猪,大多是交给国家收购,个人不准杀猪。如果上交一头猪,农户才可以杀一头猪,这叫“卖一吃一”。那时,人多猪肉少,物资匮乏,一听说谁家杀年猪了,就跑过去凑热闹,其实就是去抢猪肉。
杀猪匠刚把猪收拾好,一劈两半,还没取下来挂在杠子上,村民手拿葛藤和红布条呼啦地围了上去系绳扣:“这一块猪肉我要了。”“这一块猪肉是我的。”“这块咋是你的?”“你没看见我已系着绳扣吗?”那人一看,可不是吗?上面排满了绳扣。
系绳扣特有讲究,必须在上午十一点前系好,上午阳气正吉利。先用刀在猪肉上,扎一个窟窿,把九寸九长的葛藤捆在肉上,再把红布条系在葛藤上,非常紧拽都拽不下来。系绳扣叫打彩头,系绳扣的肉叫彩头肉,因为带着红布条。有人问,为啥用九寸九的捆葛藤,而不直接系红布条?这里有个传说,因为葛根扎根很深,有通地府,通灵性之说;用九寸九的葛藤有九九归一,长长久久之意。
一般一个绳扣割肉一二斤,最多的人家割肉三四斤,了不起了。大多都是割肥肉,不要瘦肉。以前家里缺少油水,肥肉炒菜香。有路人看到杀猪,没有带红布条,急忙顺手从路边薅一根草藤,绑在猪腿上,也是一种抢占猪肉的绝招。来晚了,整扇猪肉都是绳扣,你再下手系绳扣,谁都不愿意。
有一次,我看上了一只猪头,赶紧把葛藤栓在了猪耳朵上,再系上红布条。一扭头的功夫,另一只耳朵上也栓上了一个绳扣,那人摁住猪头不撒手,让杀猪匠颇为难。我说你比我来的晚,咱俩也别争也别抢,一分为二总可以了吧。杀猪匠看大家都没有了争执,才从两绳扣之间划开,一个绳扣一个绳扣地分猪肉。我抢到了彩头肉,一路高兴地向家奔,一进门就高喊:“我抢到三斤彩头肉了”。话音刚落,媳妇娃子都跑了出了,高兴地又蹦又跳:“过年有肉吃喽!”可是,总有些人空手而归,过年与猪肉无缘。
彩头肉拎回家,把彩头肉放在堂屋桌上,然后点燃三根香先祭祖。因为,彩头肉上捆着葛藤,地下的先人先知先觉,可以嗅到肉的味道,有知活着的人已经吃上猪肉了,就放下心了,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祭祖结束,在院角支起一口大锅,把彩头肉洗净投入锅中,燃起劈柴,锅里的肉沸腾起来,四溢飘香。娃子们围着大锅蹦蹦跳跳,转来转去就是不舍的离开。肉煮熟后,每人一块,大快朵颐起来,个个香的合不拢嘴。
系绳扣抢猪肉的习俗,已过去三四十年了,现在豫西农村已极少见到了,偶尔看到系绳扣,就是村里过年杀黑土猪,不喂饲料长成的那种猪,肉质鲜嫩劲道,吃起来香喷喷的。所以听到谁家杀黑土猪,都会跑过去系绳扣抢。一个绳扣就割十多斤猪肉,如果买三斤五斤的,就别去系绳扣,杀猪匠也不乐意,嫌麻烦,咱也丢不起那人。以前一个绳扣,买个三两斤猪肉的岁月,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我依然怀念过去那些淳朴的岁月,幸福感指数较低,一顿猪肉都会让全家人幸福满满。而今天天大鱼大肉,天天像过年一样,反倒没有了感觉。这确实印证了那句:“浆多不粘,蜜多不甜”的老话。我们现在掉进了蜜罐里,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