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雪来了,“霾”走了……

雪来了,“霾”走了……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20:43 被阅读264次
雪来了,“霾”走了……

抬头,仰望天空。漂浮在头顶的,是一片暗沉沉的灰黄。想搜寻记忆中的色彩,擦亮睁大眼睛,仔细寻找,可惜徒留空想。站在操场,又转一圈,也没能从漫天灰黄中找到一丝湛蓝。

不死心,将视线投向四周群山。可是,它们熟悉的面容,居然也找不到了。巍峨的秦岭,高大的深绿,最熟悉的景色被灰色的维帐吞噬了。

这个灰黄的清晨,一日之计从躲进室内开始。早操,课间操,一律改为室内自习。校园里,孩子们欢快的身影不见了。偶尔,需要到室外去一趟。你会发现,鼻子与嘴居然不能自由活动。再进办公室时,嘴里嘟囔的一定是“该死的霾,受不了了……”

总要下班,走在路上,会碰见将自己裹得只露一双眼睛的行人。偶尔碰见熟人,几多无奈,几多唏嘘。“霾”来了,笑没了……

朋友圈中,各种晒霾的图片应接不暇。高手如云的网络世界,与“霾”有关的段子也层出不穷。最喜欢这个段子“霾,我只吸西安的。相比于京霾的沉重,晋霾的激烈,沪霾的湿热和粤霾的阴冷,我更喜欢秦霾的醇厚,它是如此的真实,又是如此的具体。黄土的甜腥与渣土车的尘香充分混合,再加上尾气的催化和下沉气流的衬托,最后再经浐灞袅袅硫烟的勾兑,使得秦霾特别是西安的霾,口感干冽适口,吸入后挂肺持久绵长,让品味者肺腑欲焚,欲罢不能。这是人类的辛劳与自然的馈赠共同的结晶。千年古都的霾,入口柔,一线喉!”看看,一个“霾”,让省城人民变得如此风趣,是否也是另一种“给予”?其实,“霾”不光与省城人“交朋友”。我们这个号称“水韵江南”的小小山城,这不,也是和省城人民一样嘛!呵呵!与“霾”同行的日子,抱怨,诅咒随处耳闻。渴盼“霾”走,成了大家共同的愿望。

今天,清晨出门时,发现地面湿漉漉的,空中偶尔会有几片雪花零散飘落。正想伸手感受一下雪花的灵动,耳边传来一句“雪来了,霾该走了吧!”一群孩子,高高兴兴走过身边。

果然,等白昼冷光初现时,青山的本色隐隐约约就显现了。可是,细看熟悉的苍绿,总觉得熟悉中有点陌生呢。“霾”真的走了?许是心理作用吧!朦胧美,不是美学家最推崇的吗?雪来了,“霾”就走了。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就别较真了!

爽快去掉口罩,自由行走。果然路上再遇行人,面容清晰。于是,街道、校园又变得热闹了。“好的呀!霾总算是走了……”“这下好了,前几天把人烦的……”“该死的霾,害得我几天都没走够一万步……”似乎,空气都因这层连路面都不能覆盖的薄雪,变得活力四射。所有“霾”惹的祸,现在好像都可以告一段落了。现在,雪来了,“霾”走了,笑有了,生活多美好。

怎么,还想抬头看天,找湛蓝,还想找瓦蓝?这么一点薄雪,能在头顶给你一个呼吸空间已是尽力,还是别那么苛刻吧。当片片黄晕在正午从空中射入地面时,“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的歌声在灰蒙中更辽远了。

雪来了,“霾”大约的确走了。

2018年12月5日

雪来了,“霾”走了……

相关文章

  • 雪来了,“霾”走了……

    抬头,仰望天空。漂浮在头顶的,是一片暗沉沉的灰黄。想搜寻记忆中的色彩,擦亮睁大眼睛,仔细寻找,可惜徒留空想。站在操...

  • 雪来了,雪走了

    下雪了。 开窗一阵激动,满园的银白,漫天的雪粒,屋顶、雨棚、树枝、汽车和草地上,白雪覆盖了足实的一层。 这场雪来得...

  • 雾霾走了,沙尘来了……

    大风呼啸,笼罩了几天的雾霾总算是懒洋洋的走了,可迎来的竟然是更为强烈的沙尘天气。 漫天的沙尘飞舞,天地从原来灰蒙蒙...

  • 雪来了,又走了

  • 19.01.15

    冷空气来了 雾霾吹走了 黑夜降临了 梦乡找来了

  • 岁末

    淄博雾霾消散迎来了久违的雪。

  • 雪来了,你也走了

    阴霾让我很久很久都未曾见过太阳了,北方的冬天依然干冷如从前,西北风在城市里变得微弱,林立的高楼是紧锁的门,把暖和的...

  • (昨预报有雪,早上一股风吹没了,霾也无踪,太阳出来了) 雪(伤心) 约好今天来 被风挡门外 风(委曲) 为了赶赱霾...

  • 雪与霾

    昨日的雪 带走了空中的霾 今天的晴空 在雪的映衬下 格外暖人 心情也变得很好

  • 雪•霾•假(00008)

    路漫漫, 雪茫茫, 轻轻的雪来了, 悄悄的假来了, 从此我们比你们多了一个假, 它的名字叫雪假日…… 雾朦胧, 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雪来了,“霾”走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fg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