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5.6 子张问行①,子曰:“言忠信,行笃敬②,虽蛮貊之邦③,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④,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⑤,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⑥,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⑦。
【注释】
①行:通达的意思。
②笃:忠厚。
③蛮貊(mò).南蛮北狄,指当时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
④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⑤参:排列,显现。
⑥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⑦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翻译】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能行得通。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就好像看见‘忠实、诚信、笃厚、恭敬’的字样直立在面前;在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服大带上。
【有感】批判思维提醒自己,公平公正的评判自己。子张的做法值得消防,把手机的屏保设置成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原文】15.7 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②。”
【注释】
①史鱼:卫国大夫,字子鱼。临死前要儿子不为他在正堂治丧,以此劝谏卫灵公任用蘧伯玉,斥退弥子瑕,古人称为“尸谏”。
②卷(juǎn).收。怀:藏。
【翻译】孔子说:“史鱼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qú bó yù]是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把自己的才能收藏起来(不做官)。”
【有感】做人要正直,但也要懂得变通。蘧伯玉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原文】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①,失人②;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③。知者不失人④,亦不失言。”
【注释】
①与言:与他谈论。言,谈论。 ②失人:错失人才。
③失言:说错话。 ④知:通“智",明智,聪明。
【翻译】孔子说:“可以和他谈的话但没有与他谈,这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及却与他谈了,这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
【有感】合适最好,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要因人因地因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里最重要的识人。
【原文】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
【解读】孔子在这里对“志士仁人”提出了最高的要求,认为“志士仁人”要有献身理想的愿望和勇敢。孔子热爱生命,总是主张人应该全身,要“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等,但在面对“仁”时,则没有丝毫的苟且,因为“仁”是至高的道德境界。这种“杀身以成仁”的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有感】做人悲哀,很难找到一件事让自己可以舍命去做,或许是和平带来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