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一些共识。它是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要坚持做的事情,也是贯穿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主线。
上学时,我们努力学习,掌握必要的的文化知识,作为未来生存的基础。工作后,我们努力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了更好地升职加薪。等到退休,我们还会产生一些新的兴趣爱好,然后通过学习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所以,擅长学习的人终生受益。但是如何更高效的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这本书,就是在教我们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如何高效学习。
让我们一些来看它的第一章。
第一章就是在讲,学习这件事,是一项挑战天性的事,是反人性的事。懒惰的学习并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还会浪费掉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及时认识到学习当中的一些误区并学会规避,才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尤其是在校学习的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小白,应该引起注意。
1 重复记忆才是学习的“误区”
其实,从小到大,不管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参加工作后。我们和身边的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在某件事情上花的时间足够多,就可以把它们牢牢的记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例如,长时间的背诵课文中的段落,不断地重复书中诸多的专业术语。
但事实并非如此。之所以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是因为多数人使用此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专家研究的结果来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比如,自己以前上学时,尤其是在考试之前,我们为了通过考试,就会大量的,反复的记忆书中老师画的重点,尤其是对于文科类的科目。
但是,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当年拼命记忆的那些知识,到现在还能想起多少,几乎都没有了吧。
所以,这种方法可能会帮你解决一时的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并不适用。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具体的方法就是检索式练习。
怎么解释,举个例子:我们在阅读完一段文字或听完一堂课之后,隔一段时间用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来考考自己,就可以巩固和强化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且效果要比复习笔记和重读课本好的多,这就是检索式的练习。
而且,在本章的最后,还专门提到了考试这件事,作者认为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确实,如果我们不把考试当做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而把它看成从记忆中检索学问的一种练习。那么,考试,也是我们学习、记忆知识的好工具。
但是,有些人会认为,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中间有停顿,有间隔,或者是把几件事穿插在一起做,检索难度就会增大,而且可能效果会不佳。
但实际上,这样做才会为你节省更多的时间,让你的学习效果更持久。
2 掌握已知并学会运用已知
那么,我们知道了学习、记忆知识的好方法,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去使用它呢?
书中给的答案,就是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发展我们的创造力。
确实,我也是这么觉得。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去学知识,单纯的去运用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那么,我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时间久了我们也就懒得去思考,只会用书本上我们知道的东西去工作和生活。那这样的话我们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单一和无趣。
所以,记得用学到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当然,创新的过程肯定不是特别容易的,它需要我们积累大量的知识和技能才行。
正如书中所举得例子一样,我们记忆、学习知识的过程就像是往建筑工地上运送原材料,只有当你的材料足够多,种类也足够多样化的时候,你才会盖起更个性,更有特点的房子。
创新也是这样,你要学习大量的知识,然后在运用它们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才会慢慢想出与书中不一样的观点。
所以,要想精通一件事,既需要掌握已知,又需要清楚如何运用已知,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我们依据这些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写在最后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要知道,学习知识,记忆知识,重复不是最好的办法,你要学会检索式练习。另外,当我们把知识学到手之后,要学会灵活运用,并且能够依据它们创造出一些新的知识来。
(注: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理工男的读书观。欢迎大家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