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曾国藩的家书非常有名。他也算是在他那个时代最有恒心的一个人。但是他给他弟弟的信中写道。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及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
意思呢,他认为我这个老大没有你们这个弟弟聪明。但是呢,我悟到最重要的是,并不可靠人,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曾国藩呢,他是特别有恒心的一个人。可是他早年的确如他所说,胸往年级无痕,为什么这么说呢?
部分有两大嗜好,一个是好棋,棋瘾特别大,一个呢是抽烟,烟瘾也特别大,在湖南老家读书的时候啊,被他特别敬重的校长。涟滨书院的刘元堂山长,痛斥了。这老师特别欣赏他,但是呢,发现他抽上了吐烟,就痛斥他,说他改不了这个恶习,算我看走眼了,你这辈子一事无成。曾国藩就开始痛下决心要戒烟了,这一戒就戒了11年。戒了又破,破了又戒,这个过程是一次比一次动静大呀。戒烟的时候啊,就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叫来,干啥呢?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要戒烟了,你们得监督我。过了两天又破戒,然后再戒,把烟叶啊,烟具啊都烧了。干啥?弄个小型版的虎门销烟呗。你会说。蒸过饭也没有恒心啊。的确,这就是他前面说的,兄往年极无恒。
带着32岁这一年,湖南老家又有人来给他带了上好的烟叶,他呀又把他那套精美的烟具拿了出来,可是看了半晌。一个人悄悄地把烟具砸了,把烟叶也到了。可以说这最后一次戒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呀。回到房间静心摒气写下了著名的“日课12条”。这是谁给自己看的,一旦写下,此后,30年严格执行。从一个浑身恶习的年轻人,转变成为500年来两大完人之一。这就叫知行合一,一点一滴的执行,这也才是真正的恒。曾国藩对他的兄弟的教育就是告诉他们从身边身前的小事做起,培养恒心,培养毅力。
(五)你给孩子写过家书吗?
我们所有的父母都疼爱孩子。所有的孩子也都爱父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里头都有这种感慨。那个孩子叛逆,没有不嫌父母唠叨的。父母没有不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我们都爱着对方,为什么还会这样呢?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反到是家人之间关系近了,会出现各种矛盾。曾国藩家书中就有这么一句,“和可消人怨”。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这是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念,这也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当然关系最难相处的不是夫妻,也不是父母,而是你和你自己。也就是那句至理名言。“人生最高的境界,不是我和这个世界周旋,而是我与我周旋”
中国古代家书是无所不包的,它既贴近生活,又高屋建瓴,既有感性的抒发,也有理性的总结,规律的探讨。
可以说,所有的书信到最后都抵不过家书,那种扑面而来的家的情结和家的温暖。
张体超家书中梁启超给儿女写的信中就充满了对女儿的疼惜与爱。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到令我不放心了。
父亲多半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经常会发现,本是关心的话从父亲的口里说出来,就像是在责备。我们不妨用文字来表达,用文字来引导孩子的向学之心,求学之志,表达自己的情感。
看梁启超家书中。“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孩子有上学之心,求学之志,即使暂时成绩差一点也不要紧,以后不会差,梁启超九个子女,一门三院士,各个都是不得了的顶尖人才。
你也试一试,把你想对孩子说的话,写给孩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