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173a9d22e7ae88ae.jpg)
不死树
—《走·北京》大课堂活动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活动体会
时为十三点。
你与身边友人,迈着同样轻快的步伐走在宛平城门后的长街上。手中的棉花糖飘在空气里成了甘甜的云雾,你轻声抱怨北京的阳光太盛风又太冰冷,开着无关紧要的玩笑重复着每天都一样的生活。行道树即使在秋寒中依然蓬勃着,这里似乎从来都只是北京城一个安谧的角落。
然后你就站在门前了。
那块镌刻着“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巨石,张大它黢黑冰冷的眼睛凝视着你,于是你也看着它。这只不过是在八年级上册和必修一都学习过的东西,你懂,于是你继续往前走。
你跟随着拥挤的人群进入大门,墙上兵士的浮雕沉郁地望着前方。你没见过这种目光。这是一个少年,跟你和你身边的少年一样。但你见过的,是仰望心灵的憧憬,是彳亍雨中的怅惘,是蔷薇色的梦中满溢的笑意。你没见过这样的人,他似乎不担心这些。不如说,已经没资格去担心了。他蹑足行伍之间淹没在人海中,他的热切的翻涌的思想碾碎在黄土地下,报国的热血只是激素瞬间的喷薄,死亡的阴影吞噬了生而为人的主观情绪和权利。
于是你开始不知所措,你变得敬畏,你缓步向前走去。你看到人们也开始变得敬畏,小孩子叫着跳着进来却很快就垂下眉眼变得肃穆。
于是你听到那位身着志愿者服装的银发老人因真情的迸发而颤抖的声音。
来吧,给你们讲个故事。
她说起那些在光照不到的角落扭曲的尸骸,那些令人战栗的暴行。但是比这些更令人不安的,还是那些缄默着撞向刀锋,撞得四分五裂,撞到心中的烈火和血肉一起横飞的壮烈的忠实的灵魂。也许我等粗拙的敬重就是惶恐吧,经过了视觉上的胆怯和精神上的景仰,知道了那是自己不可能想象也不可能做到的事——原来是过去对这些历史的熟稔,给了我“不过如此”的错觉。原来他们所面临的是那样的境遇,原来我们的思想觉悟有着如此不同。
老人娓娓地讲着。她热切地对你说,努力学习,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她知道,你也知道,未来只能靠你们这些人,你,你身旁的人,和你大同小异的一代人,未来和你们大同小异的一代又一代人。
因为只能靠你们,只能。所以必须站起来,只能,你的民族别无选择。历史中世代的人们,是一棵不断生长着的树,你这新生的叶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了遥远的地方。
你随着人群走出去,走到阳光中央,风在流转,时间在消逝,友人还在身旁,一切如常。
这是他们憧憬却到不了的明天。
你立在那块石碑前,你觉得自己几乎就要立作一棵树,民族这棵树上笔直的一部分。你生根,你疯狂地从黑暗厚重的泥土里汲取历史这苦涩的汁液,然后拼命生长向上,好像只要足够强大,就可以忽视周遭不停的变迁,风雨飘摇中也能倔强孑立。你无畏,民族无畏。
暖阳自头上倾泻而下。
好一棵不死树。
——高二(2)班 陆畅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2317f2516abbde4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83aed6deb23077b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10638e5df50eb92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0f8824f00ee0ad9f.jpg)
在抗日战争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旧物。 通过活字印刷术印刷出的通告,先烈使用过的毛毯,战士们胸章,还有一件件洗得发白却洗不掉血迹的军装,一本本留下斑驳血印的日记,还有一封封写给家人的离别书。在抗日战争纪念馆中,还展示着一张张触目伤怀的照片。那些来不及呼喊的痛苦,死亡降临的恐惧,不屈不挠的意志,被永远定格在了一瞬间,此刻,不是你在凝视着它们,而是这些无言的照片在凝视着你。凝视着你的恐惧,凝视着你的忘记。这样惨痛的事实,如何容得抚平,如何容得忘记。
外交使者们在面对日寇时,不悖初心,从容赴死。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异国大地上,灼伤了日寇暴虐的心。最终,留在照片墙上的,只有十二张平静的,或带笑的面容。看着他们,不自觉的涌出眼泪,为他们,更为那些誓要用生命铺出一条光明大道的千万英魂。
终于,十四年之后,中国迎来了漫长黑夜之后的曙光,屹立在天堑化成的通途之上。——狄书羽
昨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使我深刻的了解到抗日先烈为祖国的付出与奉献,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依然坚贞不屈,誓死守护党的秘密,那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精神值得我们赞叹。在这次展览中,我首先感受到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四千五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作为新时代的开创人,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重和平,开创未来。——李滢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6f60052ebb475358.jpg)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场景和别的场景有些不一样,它灯光昏暗,营造的氛围和别的展馆大不相同。这是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无法回忆更是无法容忍的那段历史——南京大屠杀。”
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南京大屠杀展馆。“日军的暴行惨绝人寰.....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中国同胞伤亡人数高达300000人...”日军的种种暴行展露在一幅幅黑白相片中,几句照片的介绍却像利剑般一遍一遍戳着我的心脏,我不由得攥紧了拳头,对如此残忍的行为感到害怕、恐惧,更是感到愤怒。我的身边的人不时发出嘶——的一声,紧接着是长长的叹息和那眼里充满着的惊讶的神情。讲解员叔叔依然严肃地进行他的讲解,字字句句都是那样铿锵,他的语气中,充满着对日军残酷暴行的痛恨和愤懑,他的目光传递着希望我们牢记历史的坚定,虽然这段历史不堪回首难以启齿,但他也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尽他的全力,让我们知道这段历史的残酷和耻辱,让我们明白身为中国人应该铭记那些先烈经历过的耻辱,珍惜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
我缓步离开,步伐竟如此沉重。忘不了,讲解叔叔看我时目光中流露出种种爱国情。
“你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所有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谢谢孩子们。”一位讲解奶奶在离别时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的眼角有些酸涩——我们也许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只是感受了部分历史,也只是明白了教科书中表面字句的意思,但只有他们——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讲解员们,才真真切切理解了历史长河里的每一滴鲜血和每一滴汗水。他们用激昂的解说让我们铭记历史,用自己的表达展现历史的璀璨。他们令人敬佩,他们对于历史的贡献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楷模!“每一次有同学来参观我都让他们给我唱卖报歌....”
“真好。”我这样想着。
头顶的天空是快要破碎的蓝色,几片懒洋洋的云彩挂在天边。在这个和平幸福的时代,我们也许不明白战火纷飞的场景是怎样,我们也许不知道每日活得提心吊胆是何等感受。但我们不能忘了先烈们用血肉搭筑的蓝天。
——高二(2)班 李煊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da31a160796908bd.jpg)
踏着凋零的黄叶,第二次,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也许是季节的更替,也许是年龄的增长,这一次,心中多了一份沉重和难以言语的哀伤。早已白发苍苍的奶奶却铿锵有力的讲解着历史的悲剧,无意间发现了她耳中帮助倾听的机器,刹那间,一股敬佩油然而生:不仅仅是对她,更是对那些为祖国而战,倒在血泊中,沉入大海里,埋入雪地里的战士们。漫步中,聆听中,心早已被泪浸满......离开博物馆时,回头,眼前浮现的是屈辱的历史,是奋杀的战士,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热爱和平、开创未来......——金星翰
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情,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随着志愿者老奶奶的精心讲解,我们开始走进历史,感受历史留下的伤痛。受尽敌人酷刑折磨却宁死不屈的赵一曼,为了保住抗日将士性命而把自己的儿子活活憋死的英雄母亲邓玉芬等等这些,每一个都催人泪下。如果没有他们,没有那些为了民族独立而牺牲自己的先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他们,感恩他们!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司度格主
肉体与钢铁的对抗,鲜血与泪水的交织;冲锋的先驱倒下,身后的生命之花盛开。站立在历史面前,你不会觉得它有多么地高大,但却又让你沉重得若背负泰山,而对其肃然起敬。虽然陈列的只是照片和冷冰冰的物品,但我仿佛看见有军队在我面前交火,枪栓和碰撞声和子弹划过空气的尖锐声急促地在耳边滑过...最后,哨兵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成行的士兵向敌人阵营冲去,夺取最后的胜利。前人的背影逐渐模糊在烟火的尘埃中,他们是浴火凤凰!———廖焱森
参观卢沟桥纪念馆有感:小学的时觉得卢沟桥只是一个堆满那各种各样不同的小狮子的普通又好玩的桥,老师在面讲的时候只觉得小狮子好可爱,而并不知道她背后的历史。
今天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极其觉沉重的心情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幅幅反侵略反掠夺的画面一一浮现眼前。抗日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是深重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不应遗忘。抗日战争,也是全民族团结一致,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走向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不容遗忘。硝烟已经散去,胜利7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来到"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宛平城卢沟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是为了纪念这一段不容忘却的峥嵘岁月。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但在这期间我也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团结一致、奋力抗敌、保卫家园的伟大精神,他们那份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打心眼儿里敬佩,更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全力以赴、脚踏实地,深入学习红色精神,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走出展览馆,我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中国抗日战争战绩统计,从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长达14年之久,共歼灭敌军150万余人,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查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76cb37fda8a8e067.jpg)
走北京感想–卢沟桥:卢沟桥,很熟悉的字眼,因为它不仅以它别样的建筑风格而被人们所熟知,更是因为它曾出现出现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上,是老师磨破嘴皮重讲的部分。因为这里曾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芦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战事的起始。事源日本帝国中国驻屯军一部在北平(北京)附近的宛平县进行军事演习,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部份日籍平民称中方发射实弹至驻华日军阵地之内),是故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坐在卢沟桥上,我能闻到历史的气息。这里,人们庄严的端详每一个狮子的样子;那里,有工人大哥细心保护文物的影子;还有,中间这一部分,坑坑洼洼的最特别那一部分是战争留下来的痕迹。在这里,我感受历史,接触真实,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战争的恐怖与残忍。想一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我们的祖辈用他们的献血筑成的。多少次呐喊,多少次的挣扎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忽忘国耻,缅怀先烈,尊重历史自强不息。 ——白马达宗
几经修复的卢沟桥,惨不忍睹的战争照,历经风霜的旧皮带,无数抗日烈士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和平。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把杀人当作游戏,活体解剖实验,这些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曾让中华儿女饱受折磨,但炎黄子孙的坚韧不屈,百折不挠最终战胜了一切。看着中国一步一步繁荣富强,心中满是对烈士的敬佩与感激。在这个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我们不能忘记曾经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性命的中国英雄。铭记历史,增强国力,避免重蹈覆辙,才是保家卫国和谐发展的正确方式。 ——王东禹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a8fc450bf8b9de9e.jpg)
这次参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共抗外敌的力量。中国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的陆军和部分空军海军,使他们深陷与中国战场,既不能攻下中国,打破了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又不能援助纳粹德国,帮助美国、英国取得欧洲战场、非洲战场的胜利,同时防止俄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势。可以说,中国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伤亡比高得惊人,高达27:1!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个中国人用生命换回来的。所以说,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杨睿
我们的思想可以改变,但历史的痕迹无法抹去。
脚下是百年的历史,如今是悲痛的记忆。
追溯当时的惨烈之时,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当年的屈辱,你是否已经忘记。
而今天,历史就走这里,你是否能够想起。
历史的悲哀,更是中国的悲哀,也是:
我们的悲哀。
而历史的痕迹也不想逗留。
我的想法,也便单纯了:
痕迹要消除了,我记忆永存;
历史被否认了,我背负沉痛;
古迹还承载着,我铭记历史;
先烈已倒下了,我依旧站着;
痛苦就在眼前,我还在痛思。
天空已变得沉寂,我沉浸于这里。——李沅哲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5026f0cbcc4b4ae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492a538f3c8e28c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b96ebc8bdbd860ae.jpg)
参观抗战纪念馆与卢沟桥事变有感
这次大课堂我们去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在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有一个老奶奶,她已经满头白发,胸前关了一张牌子,上面写道——志愿者,她的声音十分有气势,一点儿也没有因为年老而显得无力。她的声音回旋在抗战纪念馆中,内容是关于抗战的一个个故事。我跟随奶奶,去到了他们的那个时代,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赵一曼的故事,她是抗战时期少有的女性英雄,她在被日本兵关压的那断时期饱受折磨,她被迫去坐老虎凳,被日本人灌汽油,灌得她肚子都凸起来了,然后日本兵有棍子一次次往她的肚子上打,一打,汽油从她嘴里鼻子里溢出,在这样的酷刑下,他坚持对党的忠诚,不透露一点儿关于党的消息,然后日本兵给他更加严厉的酷刑,用点击,点击到什么程度呢?电击到她的白骨头都已经裸露在外面……不仅如此,日本兵还用马鞭打她的伤口,使她的病愈发严重……在这期间她逃出来过一次,可是又再次被捕,这一捕便再也没出来过。她在死前还写下了一封给她儿子的遗书,她用她的裸露在外的骨头,被烧焦了的骨头写下了这些话——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在车中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赵一曼,一个为国家而牺牲的女英雄,她的精神,她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铭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卢沟桥上,我关注到了在桥两侧做修复工作的工人,他们用两把小刷子,一点点的用药物涂抹在卢沟桥的桥壁上,十分细致,他们的手黑红黑红的,我想这是夏天在阳光下晒后才会出现的黑色,也是只有被冬天寒冷的风冻过的手才会出现的红色。他们为了生活,每天在外面工作十个小时,风吹日晒都得扛着,咬牙坚持,他们要撑起一个家,要供孩子读书,生活不易,可他们必须坚持,而我们,在教室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不愁吃不愁穿,却只因为一到算不出来的数学题或者是成绩的下滑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坚持的精神。比我们苦,比我们累的人还在和生活中的困难对抗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有什么理由去说累!在卢沟桥上,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我能拥有的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很幸运的,我应该珍惜,而不是抱怨,更不是荒废。且行且珍惜! ——朱芩逸高二2班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eeceb30927defcf3.jpg)
说实话 抗日战争纪念馆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去过了 再算上初中和高中的话一共去过三次了 但是 这三次带给我的感觉 印象 思想是不同的 。
我不否认小学安排学生来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个行为 但是在我认识的2000年~2010年的所有人中 没有一个人在小学去的时候会对此次行程有任何的想法及思考所有的学生(或者现在只能称其为学徒)对于一切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都理解并潜意识将其理解为 玩 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 孩子在7~12岁时还处于自我意识潜伏期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从生活中整合抗战这样的并没有切身发生于自身(也就是跟自己没什么实际上的关联)的事情并将其转化为自身思维的能力并没有发育完善 总的来说 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去抗日战争纪念馆能能起到的效果也就是意义仅仅是在孩子潜意识中植入有关侵略 战争 国家的一个印象 问他你去过抗战纪念馆么 当然 更好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做到问他有没有去过抗战纪念馆时回复你一句 去过 仅此而已
当然 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 13~18岁正是孩子理性思维发育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并且尝试逐渐在生活中应用自己所认为正确的种种理论上可行的行为 但是这些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社会现如今的普遍认知的 这也就导致了其思想与行为与现实世界更加稳固且成熟的认知相冲突 这是难免的 就好比如一个人在不断的往地上扔硬币 你总得允许有背面朝上的吧 这也就是现在社会上对于青春期一词所产生的具体原因 当然 我所说的这些目的就是想说明 在初中带领学生去抗日战争纪念馆相比于带小学生去 已经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了 普遍说(刨去少数有时间 有兴趣 有机会 有条件能按照展厅建造时设计的参观顺序全程细致的看完所有内容的 呃 大佬) 学生会在看展厅大部分内容时不断的弥补 改进 完善原有的对于人类社会的认识 并再次加强对于 从出生开始就不断被反复灌输的中国共产党的理念思想 以增强党中央对于国家人民宏观上的掌控力 也就是说 初中这么一去 学校 教育局等势力的目的也就算是马马虎虎地达到了。
高中再次去抗战纪念馆本来感觉并没有什么可看的了 并且脑中也有国家要求应有的思想 外加腿脚不便种种原因 就在看完半景画之后找了个人少的地方儿溜达 直到我碰到班主任超哥 被邀(qiang)请(zhi)去参观后 我才注意到了很多初中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比如所有与抗战有关的非图像 文字资料都是以手绘的形式记录在展馆内的 不要小看这一细节 仔细想想 打印与手绘的区别是什么 手绘的意义又是什么 打印当然更加的方便快捷 细节上也不弱于手绘的精准 但是 机器毕竟是机器 没有生命特征的金属并不能将情感融入其中 手绘的所有细节 每一发子弹 每一个表情 每一个血迹 在手绘者情绪的不同 它的流畅度 厚度 纹理均有不容 我认为我作为一个前艺术生 对此的评价是很客观的 画作蕴含的民族精神及信仰 如若没有超哥的一句 这是画的么 我想我这辈子就与这次机会无缘相会了 还有白发老奶奶对于国家的热爱所做的志愿服务 一次次不怨其烦的讲解是在向后代人传递着民族之火。
感恩此次行程 愿华夏火焰生生不息。 ————王旭东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d62c0d3ea2cea54a.jpg)
卢沟桥游后感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 1189 年),成于明昌三年( 1192年),清康熙三十七年( 1698 年)重修建,桥长 266.5 米,桥上两侧共有 1.4 米高的望柱281 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众所周知,卢沟桥是我们的伟大历史的精华,“卢沟晓月”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由于雕刻艺术高超,卢沟桥上的狮子形态各异,几乎没有相同的一只,桥东端有碑亭,石碑正面为乾隆书“卢沟晓月”四字,背面为乾隆书卢沟桥诗,“卢沟晓月”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雕刻精美。可以说,卢沟桥是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见证,是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见证,更是我国繁盛的见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八年的抗战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现在卢沟桥已经成为了我们缅怀先烈的历史遗迹。当看到桥两边那501个狮子,看到乾隆题字的卢沟晓月,我们不得不为中华民族的智慧而折服,为中国战士的英勇而充满敬仰。走在每块基石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现在我们再次重温这段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陈列了大部分抗日的史料,无论是一张张血泪的照片,还是一个个锈迹斑斑的武器,即便是一双双的草鞋,日本恶魔玷污了我们贞洁的姑娘,心狠手辣将儿童扔进活活被烧死,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难道你们自己就没有孩子吗?这些都是我们的珍贵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屈辱得出的血的教训,更是对日本恶毒势力的莫大讽刺和指控罪行最为有力的证据!
历史向我们昭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兴盛,由贫穷到富强的精神,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牢记使命,方得始终。 ——裴文静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d546390efdfe9d90.jpg)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学校组织我们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没有期待,那都是我们从小听烂了的故事。
直到进入纪念馆看见那面雕刻着抗日战士的铜墙,我肃然起敬。严肃的气氛浸染了我的周围,一个个英雄的故事,物件陈列在馆内。这时我突然听见一个老奶奶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展馆里。我好奇地围过去听了听,原来这个奶奶在讲述抗日英雄的故事。一个故事讲完后,在人流的间隙中,我终于得以见到这个老奶奶的相貌,她满头白发,耳上戴着一对耳机,身着的蓝色上衣上几个红色的大字十分醒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者。奶奶的故事一个个都是这么的引人入胜,仿佛这些事情都在昨天一样,让我久久不能使我悲愤的心情恢复平静。
其中我最记得的是八女投江的故事。八个女兵为了掩护大部队的离开和敌人周旋了三天之后,弹尽粮绝。却死也不愿意向敌人投降,八个人团结一致,永远的葬身在了10月冰冷的江水里。奶奶说,这里面最大的二十三岁,最小的才十三岁。我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我已经是个十六岁的高中生了。而我的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充实。从来不用去考虑什么吃不饱穿不暖,更不用说什么上战场了。然而别人的十六岁已经在为国家奋斗,甚至奉献自己的生命。奶奶说,我们要孝敬父母,团结一致,努力学习。是啊,这便是我们能做到的回报这些抗日英雄的最基本的事情了。
我曾经在图书馆里看过一本书叫做《蒙冤三十年》,那本书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让我胆战心惊,咬牙切齿。今天在这里看到关于日军暴行的图片,一个个受辱的妇女,一片片惨白的骨架,一座座死寂的村庄。愤懑不平充斥着我的内心,走出纪念馆,那荡气回肠的抗战精神在我心中久久不能释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 高二2班余颖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8a25d0ac19792e82.jpg)
日本侵华战争,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创伤。14年的风雨兼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写照。14年的金戈铁马,是革命先烈的碧血丹心。但14年的和衷共济,让整个中华民族免于国破家亡,让中华民族从屈辱中站了起来。五星红旗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们赤心报国的英魂换来的,中华民族,也是从血泊站起来的。日本人妄图一个月占领中国,因为他们不知道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已经将精忠报国的思想根植在了中华人民的心中,这种思想不是依靠残忍的杀戮能抹去的。纵使日寇的屠杀给我民族带来了不可抹去的创伤,但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不会去报复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记住历史,是为了复兴。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在血的教训中吸取了教训,才能走上如今国富民强的道路,而不是活在天朝大国的幻想中。铭记历史,不是为报复。但华夏民族的宽容博大不是无条件,正如今年日中关系重回正轨是因为安倍政府能够承认错误,正视历史。有人说中国人总是忍让,那是因为忍让与退让不同。中国人不会惹事,也不怕惹事。古语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每当国歌响起,每一个华夏子孙都会热血沸腾。不仅是因为进行曲激昂的旋律,更是因为这首歌是在浴血奋战的历程中诞生的,那往昔的峥嵘岁月已经融入了进去。
14年的抗战,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李卓屿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2efdbb632b3777dc.jpg)
在纪念馆内,顺着深黄色箭头所指,冰冷的玻璃背后,讲述着抗日战争的历史。不知何时偶遇一道走廊,顺沿穿过,是“前线军人、画家谢尔盖•卡特科夫 眼中的战争”。一支铅笔、几张画纸、一段间隙,从“勒热夫绞肉机”之称的勒热夫市战役,到苏联红军和中国军队协作消灭关东军、解放东北的历史,最终战后卡特科夫回到明斯克后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被记录下来。一列停驻的火车,一片浓烈的黑烟,形形色色的人躲在防空洞里,当地的妇女,丛林中的小溪...没有一样被作者遗留的景色,他以最朴素却不平凡的方式,表达着前线战士对和平的期望,与战争也无法磨灭人们对自然深深的热爱。浏览四周后,转过身来停留在眼前的是参加抗日战争老士兵们的自述,他们大多“年少时被征入伍”,最后“归乡务农”,而他们的生世,远不及如此平凡,这一次,才了解到那双双眼睛背后的故事。这段历史从国家看,从领导者看,从百姓看,无非是爱国两个字,只是百姓的视角给人亲近的感觉,触动内心的最深处,令我肃然起敬。 ——杨一凡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0ed5ae2d23711106.jpg)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奋不顾身,力争为国家出力抗日的精神,为国捐躯的大义凛然,即使耗尽一枪一弹也要与敌人奋战到底的满腔热血。虽然我们最终胜利了,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由于国家的弱小,我们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胜利,我们需要承受更多才能击溃敌人。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能保护自己。也是因现在生活安逸,很多人都忘记了老一辈的抗日精神,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民族意志。伸张正义、维护和平的人类主张。”我们要牢记使命,学习抗日精神,为国家争光,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姜佩奇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08bf415b9596a3fe.jpg)
观后感: “轰……”炸弹在卢沟桥漫延开,一次次的轰炸拉开了中日全面战争。日本以一个日本兵的失踪对中国展开了肆无忌惮的侵略。而卢沟桥,则是他们第一个公开侵犯的国土。
在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的战士为了守护国土而在战场上厮杀的画面在我面前拉开序幕。我看到了日本军小人得志的猖狂,看到了八路军宁死不屈的倔强,还看到了人民群众满满的爱国情怀。一件件从绿色洗涤到浅白的军服以及补了又补的大衣诉说着抗日战争的艰苦,一个个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英雄的名字诉说了抗日战争的重大损失。还有那位志愿者,年过七旬的老奶奶,一字一句的讲诉着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她眼角布满的皱纹,仿佛记载了抗日战争的种种沧桑。随着讲解,她的眼中已经含满了泪水,我看进那湾深潭,看尽这场战争…
走出纪念馆,抬头看着头顶这片蓝天。白云静静的流动,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大雁排着人字队往南飞……如此祥和安宁的画面,与脑海中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画面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是幸福的,生活在如此安宁的时代。我们的幸福,是八路军在战场上挥洒的鲜血造就的。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为大家而舍小家的人;我们要懂得珍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要懂得努力,努力成为国之栋梁守护未来的幸福! ——张颖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8e987b4d35f11945.jpg)
两个感想:1: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有一个银发讲解员,她是一名志愿者,为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不难看出她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她讲解时的语气,声调,情感都很生动,触动人心.尤其是她诵读赵一曼写给孩子的信时,脸上忧伤惋惜的表情与高低起伏的声音融在一起,仿佛赵一曼本人在倾诉.她向孩子们宣传抗战精神,爱国主义.用自己的力量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历史.其实很羡慕这位奶奶,可以在自己老年的时候还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还能继续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还能继续寻找人生的价值意义.她并没有去享受那些其实很安逸的老年生活,而是不断的给自己找些事情干,羡慕她是因为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依然像现在一样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依然有事可做,依然在努力,依然很有激情,依然在实现自己的价值
2:抗日战争是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却的历史。为了更多的了解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我们走进了位于北京宛平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同回顾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展馆内,陈列着不少沾满历史尘土的古老物件,它们都经历过那硝烟四起的年代,如今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向大家诉说着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
我最感兴趣也最被触动的是许多来自抗日战士的生活物品。这些东西很形象,不用去读大段的繁琐的文字,却能让我很直观的了解抗战.我看见一套破旧的八路军军服,不禁感到了一种震撼。这只是一套普通的军服,但早已磨掉了颜色,皱起的衣角可以看出在收入展馆时已经非常陈旧了。抗战时的艰辛、困苦仿佛从这件衣服上放映出现在我眼前...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奋力嘶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但我其实更想说的是硝烟已经散去,记忆却不应该被掩埋。中国不是要紧咬仇恨,而是为了铭记教训。尽管日本当时的种种罪行让人厌恶,但我还是希望今后中日双方可以和平相处。希望世界各国也都能得到教训,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再也不让这样的人间惨剧重演。我希望这段血泪史不被中国人忘却,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记住革命前辈们高尚的精神品质,怀着一腔热血将祖国发扬光大! —— 吕程熙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825f92425b3cb0ca.jpg)
参观抗日战争博物馆有感
本周的“走北京”大课堂活动的目的地是位于宛平城内的抗日战争博物馆以及宛平城外的卢沟桥。
从上车开始,我的心里就带着几分沉重。这是中国近代遭到最惨重打击的开始之地,是中国八年艰苦抗战的序章。,看着说说笑笑的同学,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如果我没有亲眼看到城墙上深深浅浅难以计数的弹坑,也许我永远都体会不到宛平城当晚被日军炮火轰得地动山摇,体会不到城内百姓在深夜中的恐慌,更体会不到当晚守城军士们奋力抗敌的坚定信念。那些弹坑,哦不,那些伤疤在向一代又一代人们传达着一个同样的消息——不能忘记先辈们经历的苦难。
步入纪念馆,一座军民团结的巨型浮雕映入眼帘。上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军人有百姓,每个人都锁紧眉头严阵以待。是啊,面对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谁又能轻松写意呢?纪念馆里记录了中国八年抗战的全历程和部分为抗战而牺牲的中外英烈的英勇事迹。当我穿过英烈长廊时,满墙的烈士姓名有千斤重压在我心头,竟无语凝噎,他们为了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写照,我会坚定地答到:“是杨靖宇将军腹中的草根树皮,是赵一曼烈士临刑前写给幼子的家书。”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千千万万的烈士为我们铸就了这条康庄大道,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没有理由浪荡,更没有理由挥霍。
看到跨越河面的卢沟桥,上面的石狮子有很多已被破坏,有几位工匠在进行修复工作,他们修复的只是文物吗?他们保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惨痛记忆,他们保护的,是先辈们不顾生死的证明。
我的喉头有些哽咽,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人是我们,而抗战在那个艰苦时代的人是他们,这十分不公的命运令人痛心,可前辈们没有退缩,无怨无悔,只为了子孙后代能够不再遭受苦难。我无处得知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坚定的信念,我能做的只有铭记那段历史,时刻不忘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
石桥无言,道尽八年血泪沧桑。先烈们的姓名已被时代铭记。
保佳和
2018年10月27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c58fab5c447da1d4.jpg)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有感
周六,社会大课堂,我们来到了北京丰台宛平城,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缅怀先烈,牢记历史。
依照顺序先前往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进大门便是一座巨型浮雕,上面刻画着许多战士的头像,他们昂首挺胸,英姿飒爽,目光坚定,不禁令我们肃然起敬。
进入参观,从头开始叙述起抗战的历史,从1931年到1945年,长长十四年抗战浓缩到了一起,向世人展现着这一切。首先步入东北局部抗战。作为一个老家位置离抗战开始地不到几百里的辽宁人,东北抗联已熟烂于心。从赵一曼到杨靖宇,从马占山到苗可秀,这些历史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即使听了千遍万遍,再去听一遍讲述时,仍然会对那些烈士充满敬意。尤其是听到杨靖宇连吃五天棉絮,依然奋勇抗战时,我的内心情不自禁的汹涌澎湃。是的,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人,坚强不屈,决不投降!有了这么有骨气的中华民族,我们的国家绝不会亡!
接着又讲述了各地的抗日,也都是洋溢着壮烈与决心。随后则到了惨无人寰的日本人残害中国平民的展示。三光政策如期而至,慰安妇把妇女折磨得死去活来,南京大屠杀依然历历在目,“731部队”的细菌实验更让人闻风丧胆……这无数的证据罗列在展示厅内,似乎都在无声的控诉着日本人的罪行。惨死在日本人手下的中国百姓不计其数,而这些行径也注定了大日本帝国的覆灭。
终于,1945年9月2日,日本人签下了投降书,当墙壁上的展示出日本人的投降书时,激动的心情又涌上心头。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是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干得漂亮!
参观完毕,走上卢沟桥,天朗气清,清风习习,夕阳西下,光线斜照,远处有一趟火车跑过,别有一番情调,可谁曾想这么美的风景中曾阵亡过许多先烈?这是抗日的重要地点。81年前,这里曾经炮火连天,无数英勇的将士向前冲去,同敌人搏杀。无数士兵倒下,又有更多的士兵冲了上去……如今,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往事早成历史,一切印记已被时间修好。人是健忘的,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要吸取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希望我们能缅怀历史,勿忘先烈,牢记历史,警钟长鸣!
——高二2班 方一澎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1931年9月18日,一声炮响划破了辽宁沈阳上空的寂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它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艰难最黑暗的一页,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十四年以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无时无刻不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不畏强敌和勇往直前的先进精神。在这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他们有的正值壮年,有的还刚刚成人,有的甚至已经步入垂暮。一张张英雄人物的面孔在我眼前闪过:面对严刑拷打坚决保守党的秘密的赵一曼;孤身一人与敌人战斗五天五夜的杨靖宇;关键时刻为了隐蔽战士们而忍痛牺牲自己亲生骨肉的“英雄母亲”邓玉芬等等,虽然他们出身天差地别,但他们内心都坚守着一个共同的信仰和使命,那就是——宁死不屈,勇斗强敌,振我国威,强我中华!
听着老奶奶充满感情地介绍着他们每一个人的英勇事迹,我的内心不由得震撼无比。以前的我对抗日战争的了解仅仅是历史课本上的那几页材料和叙述,但这一次大课堂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刷新了我对这段艰苦时光的认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英雄人物的英雄气概。我在对日本侵略者无耻的行为进行谴责的同时,一种敬佩之感不禁从我心底涌出,一股民族自信感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安然地享受着美好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这些英雄烈士们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晶,是他们用汗水和血液为我们铸就的和平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了解这些英勇事迹和这段黑暗历史,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抗战精神,是我们的神圣义务。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踏在新时代的道路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涂前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de4ffd0a429f9d64.jpg)
观后感
参观坐落于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馆里陈列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场景真实再现了中国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艰苦过程。
综合馆展示全国抗日战争全过程。日军暴行专题其中有“七三一”细菌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的现场复原陈列;人民战争专题馆展示全民族抗日救亡任务和浴血奋战场景,其中有台儿庄、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介绍;抗日英烈馆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彭雪枫、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人的英雄事迹。
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位奶奶,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精气神儿依旧。她对所有陈列出的图片与文物都了如指掌,没有将上面的介绍照搬下来讲,而是对着我们铿锵有力的讲解。包括一些上面没有介绍到的细节,掺杂了自己的感情,让人听了之后陷入了沉思。由于我们时间有限,奶奶一直在问我们几点集合,生怕我们看不完这些,一直为我们尽可能快的讲解。看着墙上那些惨死的人们的图片,不由得感到日本的残暴与丧心病狂。为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感到惋惜。
看着墙上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段话,描述的正是我们中国的抗战精神。在大厅有着这么16个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看着这16个鲜红的大字不由得明白了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什么,不一定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每个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努力做好就可以。
最后,我们在这16个字前面与老奶奶合了照,在照相时,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热情与慈祥。出馆之后,老奶奶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几个大字的由来,并且一直叮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让国家强起来才不会受到别国的欺负。——刘照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8b647ec7f55f03ed.jpg)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10月28日,我们来到了宛平城中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
10月末,已是深秋,萧瑟的秋风,枯黄的落叶,沙沙作响的银杏树,飘忽不定的白云,为我们营造出一片肃杀的气氛,大概是感觉到了这栋建筑带给中国的背后的意义,没有人像之前的大课堂一样嬉戏打闹,队伍显得有点沉默,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走进了这所纪念馆。
一进门,便是一副巨大的金色浮雕,五队人站在红色的大背景下,有军人,有平民,有老人,也有小孩,但每个人都神情肃穆,眉头紧皱,有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也有一种要排除万难,齐心协力攻克一切敌人的气势。仰望着这些巨大的人,我仿佛感受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誓要赶出侵略者的心情。
进入展厅,四周陈列着无数默默倾诉着当年日军暴行的物件,它们有的已经生锈,有的还带着丝丝暗红,我在一封家书前驻足,旁边没有太多介绍,我有些不明白,不过是一封家书,为什么要单列出来。正当我要细细观察它,一片人群涌了过来,人群中间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带着扩音器,眉头略沉,正向这里走来。我往旁边挪了挪,看着她停在那封家书前,低了眼皮,转身正对着它,人群随她沉默了一小会儿,她才开口,把这段故事娓娓道来。故事的女主角叫赵一曼,她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专心学习共产主义,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大大小小的工人斗争。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从此日军又多了一个眼中钉。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并在之后对她施加了惨无人道的酷刑,当她生命垂危时又“好心”救治她,以便她遭受更多酷刑。但她始终只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有吐露关于党的任何情报。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刑场,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还要来纸笔,用她被日军折磨得露出了白骨的手给儿子写了最后一封家书,而后慷慨投笔就义,年仅31岁。
故事讲完,人群中只有不懂事的婴儿在用明亮的眼神看着他的妈妈,小手上下挥舞,时不时发出一声呓语,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明白了赵一曼先生对儿子宁儿深深的爱,明白了这场战争中无数英雄们的英勇牺牲,也许就是为了今天,此处,能有明亮的眼神,天真的呓语,与肃穆的沉默。
之后的行程,我和讲解员走散,一个人徘徊在偌大的纪念馆里,直到出去,走下卢沟桥,我才在心里收好这个故事,叹出一口气,抬头看看流云,不由感叹时光荏苒,如白云苍狗,我们要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段过去不是耻辱,而是促使我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动力之源。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任奕宁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d6b5822f27f1eae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15f09f44a6bedc4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4b04345388eb827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2215aa053aca724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37e23471934ea95a.jpg)
抗日战争纪念博物馆门前台阶的两侧嵌两块大型白色石雕,鲜花,白鸽,十字道路刻于其上。鲜花用来缅怀先烈,白鸽象征珍爱和平,十字道路代表选择,开创未来的选择。
穿过镶用许多铁质五角星的大门,一尊尊神色肃穆的青铜色雕塑占据了视野。工人,军人,读书人;老人,孩子,中年人,全体中国人组成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使中国在近百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取得了面对外来侵略的全面胜利。
展厅里陈列着许多缴获的武器,日本武士刀的刀柄上刻出樱花的图案。回想起几年前在建川博物馆里曾听到的解说,樱花纹不是装饰,而是为了增加摩擦,不使沾满鲜血的刀从手中划出。国耻,同刀柄上的樱花饰纹一般烙印在历史上,但这并不是我们仇恨的原因。
我们不只是来这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赵梓涵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d93bf978d423ca2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d7580bfea4e6d11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b11daec50189de7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1229/e78f15af8ac863e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