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周的工作和阅读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灵感,感到兴奋的同时,立刻用云笔记记录下来,很多道理只有自己琢磨过,才会有切身体悟。
随笔更轻松,记录灵感,捕捉一闪而过的思绪,也不失为写作的一大乐趣。
8.24 解决问题
用了两个早上在地铁通勤路上读完了《你的灯亮着吗?》,没有想象的精彩。更像是一本经验主义的故事书,用几个小故事(读起来也有点尬)将解决问题的一些原则穿串联起来。几个印象比较深的:
- 如果别人能解决的问题,不要越俎代庖。首先他作为“问题相关方”有切身体会和参与感,他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会有更好的执行效果。
- 解决问题的过程、人员和机构自身也可能成为问题。(想一想国企,是个系统问题)
- 如果你用很轻松方式解决了问题,别人不会相信你真的解决了问题。
- 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匪夷所思吧)
-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知道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就是一件非常不值一提的事情。
“大多数人都接受过学校教育, 而且是过量的学校教育, 因此形成了一种本能, 会紧紧抓住看起来 像是“ 问题” 的 第一个表述, 然后尽快“ 解决” 它, 因为大家都知道, 在考试中, 速度很重 要。 还有就是集中注意力。 所以,当人们 走出学校,不再参加考试的时候,却很难摆脱已经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前,澄清问题。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一个小时来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他到底是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就足够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每种解决方案都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额外后果。Donald C. Gause; Gerald M. Weinberg. 《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Kindle位置1123). 人民邮电出版社. Kindle 版本.
《你的灯亮着吗?》豆瓣主页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35754/
补充阅读:李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https://36kr.com/p/5041657.html
逻辑是剥离了“不需要我解决的问题”,不理会徒增烦恼的伪问题,集中注意力解决真正的问题。
(一)有些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
(二)有些问题是不用解决的
(三)有些问题可能会自动消失
(四)有些问题是自己造成的
(五)有些问题是其他人的问题
(六)有些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
(七)大多数问题需要特定的人解决
解决问题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去琢磨,才有效果。
圈外本月推荐书还有一本《麦肯锡方法》,打算一并读读。
辉哥说
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像小偷一样,一定要有强烈的据为己有的想法,把书中的方法,变为自己可以用的方法,尽快去使用。如果读书像观赏艺术品一样,拿起…摩挲一下…放下…再拿起--那读书效率一定奇差无比。
L先生在一篇读书方法的文章提到
问题导向的作用,就在这里:它相当于一个过滤器,改变了我们神经信号的「bias」刺激,让关注内容的权重提高,非关注内容的权重降低。那么,后者就变成了背景,前者则凸显出来,进入我们的思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去攻克和消化它们。
当下工作给我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1、用来学习提升的闲暇时间.
在学习这件事上,说实话我会摇摆。
在高效、密集思考的一刻,知识之间发生链接时无比兴奋,并十分相信学习的力量。
在晚上下班疲累,状态不好的时候,学习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产生动摇,怀疑学习这件事。
观察一些我敬佩的人。我还是相信:
笃信学习的力量,并用一切方法学以致用。
一个高级管理者,是花更多时间思考,还是花更多时间做事?
最近房租上涨事件,可能给年轻人带来的最大冲击是:没有带宽进行自我投资。余了一点闲钱都交房租了。但笃信学习的年轻人,无论条件怎样,用各种方法都是可以学习的。“有闲置资金”和“有成长意识”没有关联。
2、 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应用新知识、技能
闭环,闭环,闭环。
工作流,读书流,写作流。
Flow化/流程化。
经验主义和方法论都重要。
- 仰仗经验主义,忽视方法论。将缺乏做事的逻辑,遇到新问题不知所措。
- 仰仗方法论,忽视实践和经验。纸上谈兵, 缺少实践带来成果、正向反馈的激励。
最近在票圈看到老东家的同事转发的一篇文章,同事的微信自媒体自己总结的万字工作干货文章,拉到末尾看作者,工作经验6年,还附上了几个斜杠标签,看起来充满个性。互联网运营小哥的文字,就是软硬技能结合,非常实用而功利,在工作中无不强调灵活运用。
我想说的是文如其人,文字本身就是内心的映照,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思考什么,你写出来的就是什么。这是写字揭示内心的秘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