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理论与燕京大学
朋友理论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人生和世界宇宙万物,都可以划分归纳为三部分: 朋友学习事业。
燕京大学的校训: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真理是学习,自由是朋友,服务是事业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9年,创始人司徒雷登长期担任燕大校长、校务长,他将燕大的校训确定为“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1928年春,燕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到1930年代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在国内外名声大震。[1]
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它本来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的,包括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分别由美国长老会、美以美会、美国女公会、公理会、英国伦敦会等合办,初期名为“北京大学”。[9]
1942年至1945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被侵华日军封闭的燕京大学曾内迁成都办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复校[2]。在中国高等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销[3]。在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1951年创办了旨在继承燕大等13所内地教会大学精神的崇基学院(后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成员学院之一)。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4]。
建国前, 中国共有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分别是: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等。前身是美英两国教会在北京创办的三所教会学校:
1、汇文大学(Peking University):1889年由美国美以美会创办,初名崇内怀理书院,校长刘海澜博士(Hiram Harrison Lowry)。位于崇文门船板胡同(今汇文中学)。
2、华北协和女子大学(The 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 for Women):1864年创办,初名贝满女塾,位于灯市口东口的佟府夹道胡同(后改办贝满女中)。
3、通州协和大学(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1867年创办,初名公理会潞河书院。谢卫楼(Davelle Sheffield)任校长。
1916年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美北长老会,英国伦敦会将三所教会学校合并,初名北京大学,司徒雷登任校长。
1921年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赐园,聘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
1926年正式迁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闭学校。
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办起燕京大学临时学校,孔祥熙任校长,梅贻宝任代理校长。1945年学校在北平原址复校开课。 1946年成都临时学校师生发回,开办工学院。1951年学校改为国立。
拆分
1950年12月,政务院第65次政务会议通过决定:《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
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又根据政务院的决定作了具体部署,并召开了一些会议,强调新中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办学校的方针。首批确定的改为公办的有11所,其中有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中国人自办,仍维持私立,政府给予补贴的有如沪江大学、东吴大学等。[10][11]
1952年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语文系(民族语文系)、历史学系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参与组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经济学系参与组建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北大迁至原燕大校园“燕园”。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就筹划接收国民党统治下的和外国人开办的各级学校,使教育尽快适应新中国的建设与革命需要,并陆续接受了一些民主人士的建议。
传承
汇文大学合并后成立的在1952年被分拆,文、理部分科系并入北京大学、工程科系并入清华大学,由于当时“院系调整”规模较大,除院系外人事亦有很大调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调整在1952年以前已经开始,所有原教会背景学校于此时停办,院系及人员分拆进入其他大学。
燕京大学匾额
严格意义上说与其他中国教会学校的历史在1952年正式终止。对于它的传承问题,现时存在的主流意见分为三种:
(1)由于它的教会精神和立校精神等本质并无其他大学直接继承,是以认为它并不具有任何承继者。
(2)接收了燕京大学文、理学系的北京大学和接收了燕京大学工学系的清华大学两校在教员和学员上承担了它的后继责任,亦间接吸纳了燕京大学的学术思想,因此两校均为燕京大学的传承者。
(3)因并校而吸纳了燕京大学大部分人才并同时搬入燕园的北京大学从人员和设施配套(包括图书馆)上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燕京大学的角色,因此认为北京大学可以在某程度上称为燕京大学的传承者。[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