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
张应春烈士是革命先驱、妇女运动的杰出代表,她是我们北厍人,被害时年仅27岁。为了纪念这位先烈,当地人民在她的家乡黎星葫芦兜的莲荡边建了一座衣冠冢,并建造了纪念馆。
张应春烈士陵园平时不开放,我提前几天联系了镇上分管领导老吴和村领导,做好接待工作。

莲荡边,从大胜村搬来的胜秀桥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秀丽。


据说张应春烈士故居修缮一新,众文友赶去葫芦兜进行参观。
在村里,我特意转进张乐平老人家。几年前,区老龄委进行百岁老人寻访活动,我对老张夫妇进行采访。那时候,老张还能看报,夫人还在侧屋烧饭,今天去,只看到坐在藤椅里老张的侧脸,老太太笑眯眯地过来与我打招呼。这是一对长寿老人。



结束了黎星村的采风活动,大巴车驶上吴江大道往东太湖而去。那里,也有我们吴江区作协的部分会员,两拨人汇合后分乘几辆游览车沿太湖岸边观光赏景。

上书洲书店是吴江有名的书店,因为建在太湖边常有新书分享会而备受青睐。嘉兴客人纷纷在书店里拍照留影,还买了书。

码头上,帆旗招展,游艇俱乐部正在举办活动。也去看看,凑个热闹。


万公堤,吴江的文友们纷纷合影。
晚饭后,陪嘉兴文友走去垂虹桥遗址。对于吴江人来说,这座负有盛名的古桥的坍塌是种永远的痛,历史始终记得。
回顾一天,从早上6点出门输液到晚9点半回家,带病坚持采风活动,确实是精神可嘉。与文学结缘,若不是内心深处的热爱,谁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