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
不知勿使知,是知也

不知勿使知,是知也

作者: 善行者无辙迹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08:30 被阅读0次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才是大智慧!

我一直对这个解释表示存疑——这不是废话吗?我向来就是这样做的,但也没见得有多“智慧”呀!如果只是如此浅显的道理,直接说“不知勿装,是知也!”不就行了吗?何必说这么长的话!更何况,除了孔子,似乎没有第二个历史大家重复说过类似的话,顶多表示“不懂装懂,自欺欺人”!似乎没有谁鼓吹过只要承认自己“不懂”,就显示出大智慧的案例!

当然老子说过“大智若愚”!但你也得表现得“愚”,才能显现出“智慧”呀,而若仅仅只是承认“不懂”,只能说明你人实在、诚实,那简直太平常了,哪有智慧可言?所以说,这个解释实在是过于勉强!直到看到台湾大学曾仕强教授关于这句话的解释,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中蕴含的“大智慧”!

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夏虫莫与之言冰”。就是说,活在夏天的虫子,他活不到冬天就死了,他永远理解不了冬天是什么样子,更理解不了冰是什么东西。你若跟他解释冰,就等于对牛弹琴,白费口舌,还不如不要告诉他世界上有“冰”这种东西,就算它跟你问起冰,直接说不知道就行了!

也就是说,他对这句话的解读是:他该知道就让他知道,他不该知道就不要让他知道!这才是大智慧!确实,有时候,有些人就是不该知道某些东西,因为让他知道了非但不会感激你,反而觉得你是错的!

曾仕强

反观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科技日益发达,新媒体火爆异常,但其实也只是少数人的狂欢。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方便快捷,但人们的视野并未因为新媒体的普及变得更加开阔,反而由于不同的口味,将自己的信息来源锁定在了一个精确的小圈子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大!

过量的信息与有限的注意力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亿万网民会变得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分化成无数个拥有共同爱好的小圈子。圈子与圈子之间恍如平行世界,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的认知水平、认知角度完全不同!

但是,认知水平有高低,如果你的认知水平已然迭代升级了对方好几个层次,对方还在用过时的认知跟你争辩,就算你争赢了,也没什么意思!时间会证明对方的错误。此时,最明智的做法,要么不发表观点,要么假装赞同对方的观点!如果觉得对方的观点很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告诉他,直接说不知道就行了!避免无畏的争吵,就是智慧的体现!

精英律师

那么,不同的认知层次,能产生怎样的不同意见?就拿我们今天的问题来举例。刚开始,在听到曾仕强的解读之前,我们都认为高中语文老师的解读是对的。而在此之后,你认为曾仕强的解读是对的!再上升一个层次,如果考虑不同的情境,你会发现,两种解答其实也都没毛病!

正常情况下,我们读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时候,考虑的角度通常是我们自己。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暗含的假设,就是在你说“知道“或者“不知道“之前,站在你面前的你得先有个对象啊。也就是说,在你说“知道”与“不知道”之前,得先有个人站在你面前问你问题呀!

因为你不可能自己问自己,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然后自己夸自己有大智慧!那没有意义,因为大智慧肯定是第三方对当事人的一个评价。自己评价自己有大智慧,那不是自娱自乐吗?

精英律师

于是,这里面就可以进一步进行假设。假设面对面的两个人的关系是学生与老师,并想象以下两种情景:

一、老师问学生:你知道……吗?学生如果不知道,且想到,做人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回答:不知道!没毛病!

二、学生问老师问题:……是为什么?老师一想,我虽然知道答案,但是这事学生现在不适合知道!然后想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说:老师也不知道!也没毛病吧?

你看,同样一句话,两种场合都适用!并且,两种回答都没有问题呀!所以,这句话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得起情境的考验的,并能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蒙娜丽莎

如同光,它看上去就是一道光,但是在不同的微观情境下,它既可以显示波的特性,也可以显示出粒子的特性;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盯着眼睛看的时候,是一种效果,盯着嘴角看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效果;如同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夏虫”,人与人之间总有见识和认知之间的长短高低。有时候,两个人之间之所以会吵架,往往不是因为对错起争执,而是因为两个人各自活在两个不同的认知世界,说的事情看似属于同一件事,实际上可能八竿子打不着!就算争个你死我活也不一定会有结果!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相关文章

  • 不知勿使知,是知也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才是大智慧! 我...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章的解释,也是来自于缠中说禅。 人们经常把这句话解释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就是知道。 那么...

  • 不知便不知,是知也!

    夜里,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头顶白炽灯孤独的撒着清晖,满室的光亮让唯一可以牵绊着的影子都逃之夭夭。一个人的...

  • 王弼注道德经述成·德经·第七十一章

    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王弼: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 原成:勿以智为治也。 此篇可与德经六十...

  • 若宁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行三大鸿沟:从不知到知,从知到行,从行到高手。 第一个鸿沟是别人带你跳过去的,向上借力说明自己没力,没有势能,根...

  • 《道德经》里的哲学智慧,为什么苏格拉底都说不知道?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是出自《道德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今天回忆昨天,温故知新,用最简单的道理...

  • 知知,知不知

    不知知 我时常处于某种焦虑中,因为总有看不完的书,总有学不完的东西。 我总是想知道那么多事情,大到宇宙运行、社会变...

  • 知不知知不知

  • 知不知,智也

    【引子】《论语》晨读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不知,智也 ...

  • 知善

    知善而为之,非上之善者也。知恶而从之,非道者可遵也。知善而为,知恶而避。贤者是也。世人视以贤,勿傲而足。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知勿使知,是知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pt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