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简评:这本书是自己迄今为止唯一一本反复阅读的文学作品,也是最契合自身当前心境的文学作品。
本书作者阎真书中主要刻画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聂致远如何在钱权交易的学术场中保持学术良知以及在学术场错综复杂利益链中坚守自己的学术信仰的故事。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是极度矛盾与痛苦的,因为它见证了也亲历了两种不同价值取向人物的境遇。一方面以曹雪芹为代表的千古圣哲昭示着超越现实功利生活的理想情操,另一方面以蒙天舒为代表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利用学术场中的潜规则顺风顺水的走上人生巅峰,然而在凡夫俗子的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以后者为代表的价值取向,这种钱与权的诱惑与考验致使绝大多数人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的价值取向。
而书中的主人公却是处在两难的境地中,如书中所言:“生存是绝对的命令,良知也是绝对的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绝对的碰在一块时,你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绝对?”主人公时刻在内心拷问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方面,钱与权是这个时代的巨型话语,它们不动声色,但都坚定地展示着自身那巨轮般的力量;另一方面,在自我的活着之上,还有着先行者,用自己的血泪人生昭示着价值和意义,该当如何?
在书中多处可以看到普通人的无奈与脆弱,达官显贵之人的无耻与阴暗,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行政化,功利化,致使大学不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精神圣地,而是赤裸裸的名利场深渊。
著名历史学者袁伟时教授曾在中山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现代知识分子的两大任务,一为发财,二为发声。”以袁先生之意思,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分子,或许只有在经济独立的条件下,才能摆脱政治立场,体制依赖,真正在没有思想枷锁的情况下在公共空间发表个人独立之思想。
于己而言,虽然心中时刻抱有一刻知识分子之理想情操,然而,我却并不是一个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只是怀着一种对高尚人格的崇敬,只是在自己能力圈内稍微对得起天地良心的一个世俗中人。
我从不奢望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只是尽最大可能不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