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态,你是何种比例?

作者: 草蒙茸 | 来源:发表于2016-05-29 21:12 被阅读26次

    今日与朋友相约,坐在公交车上信手翻书,随读随记,看到一句极佳的比喻,心情大好,忍不住反复体会了几遍,不知不觉间就笑了。

    感受到唇角到颧骨的弧度,突然觉得大有意思,干脆收起书,仔细回忆。

    这样的情景,以往也常发生,基本都在读书时。每当读到好句子或者有趣的场景,便忍不住笑。朋友们偶尔看到,戏称此为迷之微笑——好端端地,莫名就笑得他们发毛......

    但凡出现这种情况,都必是我心情大好的时候。我称此种状况为:“悦之”。

    “悦之”之后便是“醉之”,那便是全身心投入、视外界于无物的状态。

    我读书时常常如此,像是自己也变成了符号,于字里行间徜徉。若是说理,便细细解读每一字句的意思。若是故事,我便也是主人公之一。天与地与风与雨,都与我无关。读时纵有不解,思索时亦觉舒适。

    只是这“醉之”有些不同,若是有什么疏忽,难免会惹来些小麻烦: 热饭时烧坏了锅啦、坐车过站啦……有了前车之鉴,我在这种时候总是尽量避免进入“醉之”的状态。

    “悦之”、“醉之”,都是自己精神上的满足,对自己的讨好。只有在自己真心热爱的事物上才会发生。读书之于我、演奏之于音乐家、泼墨之于书法家……

    孩子们对某种游戏的迷恋,就算不上了,因为他们的兴趣常常在变,追求的往往都是瞬间的愉悦,却难以有长久的回味。

    “悦之”、“醉之”,人人均有,但这些都属于生活中的甜点,难以成为主食。毕竟,能够把真心热爱的事物当作职业的,太少了,少得与广大人群基数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最常见普遍的,我称之为“淡之”与“厌之”。

    在生活中,我极少见到真心热爱,并且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极大愉悦感的人。多数人就那么不咸不淡地做好手头的事,对得起良心、挣出自己的饭钱,也就罢了。这就是“淡之”了。

    还有一种人生中最可怕的状态:一做某件事就头痛,打从心底里厌烦。我称之为“厌之”。我们每个人对这种状态都避之不及,但生活最可爱也最可恨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有许多意外惊喜,也有许多厌烦却无法摆脱的事物。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曾借猫之口说过这样的话:

    “众所周知,后山的毛猴被铁链锁着,不论怎么张牙舞爪,也伤不了人的。教师虽然没有铁锁在身,却被月薪捆着,任你怎样捉弄都行,绝不会辞职后去殴打学生。假如是个能有勇气辞职的人,当初就不会去当那份孩子王。”

    这里只是因为主人公是教师,才有这样的讽刺,然而细想,被月薪捆住的又何止是教师?而所谓被月薪捆住,也就是被生活的柴米油盐捆住了。既没有勇气破釜沉舟孤注一掷,许多事情便只好一边厌着,一边做了。

    不独工作,生活中许多其他的事也是如此。为了生活、为了责任、为了其他许多不得已的理由,我们要放弃“悦之”与“醉之”,去做那些“淡之”与“厌之”的事情。

    好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喜大悲都是偶然事物,通常情况下,“淡之”的情况要远超于“厌之”。我们就这样在多数时候“淡之”、经常无法摆脱“厌之”、尽力追求“悦之”与“醉之”的情况下过着自己的日子。

    不同之处在于,有些人会勇敢地追求“悦之”与“醉之”,尽力摆脱“厌之”;有些人则常年在“淡之”与“厌之”间徘徊,追求一种短暂的欢愉以麻痹神经,从未进入过真正全副身之都为之战栗的“醉之”状态,这就有些可悲了。

    “悦之”、“醉之”、“淡之”、“厌之”,人生状态无非这四种,且都难以凭借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其中的比例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人为去调控。

    那么,你有算过你的比例如何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四态,你是何种比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uq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