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假性亲密关系十点读书

假性亲密关系十点读书

作者: 归灵姐姐育儿经 | 来源:发表于2023-11-23 06:22 被阅读0次

    点读书,懂你想听。你好,今天为你准备的书是《假性亲密关系》。

    共读第一天

    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难以表达真实情绪?

    为什么面对新朋友,会有种不自觉的恐惧?

    为什么渴望与父母亲近,最后总是失去耐心,烦躁不已?

    构成一个人最基本亲密关系的网络,无非是与爱人,与自我,与父母。可惜生活不是童话,亲密关系也会弄虚作假。

    每一段食之无味的关系背后,都有着难以跨越的情感障碍。是什么,让看似亲密的你们产生隔阂、误会,甚至无休止的伤害?

    答案是假性亲密关系,这不是一个严肃的心理学术语,却相当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常见的情景:

    一方面,两个人的生活已经非常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动都围绕着彼此安排,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经营着婚姻或家庭生活;

    另一方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人之间开始有了越来越多无法探讨的话题、不敢表达的情绪,以及难以掩饰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许多人最初对于生活的反思都与爱情有关,但是随着自身的成长,我们发现要想幸福地活着,更深刻地了解自我和原生家庭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视角。

    这本《假性亲密关系》,通过探讨与恋人、自我以及父母关系的真实案例,帮助我们理解假性亲密关系的形成原因,走进隐秘的内心世界,正视苦痛的根源,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自我认知,让自己身处的亲密关系网络变得更加健康和稳固。

    024.jpg

    作者史秀雄,本硕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心理学专业。目前在上海任职心理咨询师。

    阅读本书,你将听到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活着,做哪些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才能获得真实而又亲近的人际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从走近爱情、走近自我和走近父母三个部分,来了解这本书吧。

    01

    爱情的假象与真相

    我们的社会,对于什么是亲密关系,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当一对男女,经历了约会,表白,接吻,婚礼,生育……似乎关系自然会变得十分亲密。

    可惜,外在的仪式并不能保障两颗心的距离。真正的亲密,是由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情感的联结、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来决定的。

    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些,所以只能观察、模仿一些流程化、仪式化的东西。

    遇到假性亲密关系问题的伴侣们,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许多人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恋爱、结婚。替代他们做出婚恋决定的,往往是家人或世俗的压力,“糊里糊涂先把婚结了再说”是常见的心态。

    其次,很多伴侣并不完全了解彼此。他们虽然在形式上非常亲近,甚至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是并不了解对方对于情感、性、金钱、生育、精神追求等问题的看法。

    最后,很多人自身的心理问题阻碍了亲密关系的发展。情感的表达、信任的建立、矛盾冲突的处理,都会受到个人心理问题的影响。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这些问题会愈发明显。

    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但是由于这些原因,伴侣之间为了避免矛盾,谨慎地回避着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话题。时间越久,越伤痕累累、疲惫不堪。

    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坦诚的基础上的,不合适、不喜欢的话,不要忽视,因为迟早要面对。世界上或许没有绝对合适的关系,两个人共同努力建立的亲密和信任,才是求同存异的基础。

    034.jpg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将伤口不断拉大。直接沟通才是最好的方式。

    你可以使用“此时此地”沟通法。当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但是又找不到谈话的切入点,都有些不确定或者畏惧不前的时候。

    你需要做的就是观察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并且分享给对方,然后询问对方的看法、感受和意图。

    在沟通中,情感比事实信息更难传递,所以很容易迷失在对事实的无休止的争执中,而忽略了各自的内心感受。

    要对此时此地保持关注,促进关系中的情感表达,才能塑造更亲密的关系。

    你们要创造一种平等的,安全的,非批判的沟通氛围。很多人往往会在尚未完全理解对方时就开始批判或反驳。

    这种方式看似能够说服伴侣,让对方在压力之下顺从你的意愿,可是却会让对方害怕在你面前畅所欲言。结果就是你以为你很了解对方,其实他内心还有许多保留的秘密。

    共读第二天

    在亲密关系中,语言的强势并不等同于对关系的把握能力。只有当伴侣发自内心地想要向你袒露心声时,才是真正的亲密。

    对自己和对方情绪的觉察、描述和表达都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你可以多观察和模仿那些善于表达情绪并且因此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人。

    另外你需要意识到,亲密关系之所以亲密,在于它理应比普通关系更加容易接纳和宽容双方的情绪表达,而双方应该为构建这种宽容的氛围共同努力。

    生命是有限的,人生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我们会有很多弱点,会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不懂得表达情感,不知道包容和接纳所爱的人。

    这也就意味着:完美的爱情,很多时候始于不完美。相爱的过程,则是一种共同走向更好的尝试。

    080.jpg

    站在利己的角度,我们或许都会期待一个能无条件为自己付出、不计回报的伴侣。可是这样的关系并不可靠,即使真的存在这样的伴侣,这种被纵容和宠溺的感情也会阻碍两人的成长。

    另一方面,不完美的你面对一个完美的伴侣,反而会对关系缺乏掌控感和安全感。

    真爱的意义,在于它是生命中难能可贵的一种激励个体和两人关系成长的美好力量。这种力量并不能免除我们必须面对的困难,却能在你受挫和停滞不前时给予你充足的信任与支持。

    拥有这样的爱,人们往往会有勇气直面曾经逃避的一切问题。好的感情,就是在这种相互支持和鼓励之下不断成长的。

    怎样建设理想的爱情?首先,两个人必须形成这样的共识:我们之间会有矛盾冲突,但那不一定意味着我们不适合彼此。

    在选择分手或逃避之前,我们必须看看存在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各自的自我提升来化解。

    其次,学会不再逃避矛盾冲突。冲突是两个人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信号。用自欺欺人的态度去敷衍和忽略关系中的矛盾,就是忽略成长的信号。

    再次,学会在心情平静的时候探讨关于个人成长的事情。我相信很多恋爱中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矛盾过后,反而会变得更亲密。因为这会给双方带来信任感和亲密感。

    最后,所有的言行都应该是为了让彼此变得更好。相处中难免有些分歧和冲突,当你犹豫要不要说某些话、做某些事时,想想看这些言行会不会让关系变得更好。

    02

    与自我对话

    很多人忽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与自我的关系。

    我们通过得到想要的东西,来满足根本的需要。想要的往往是某些具体的事物,而需要则是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我想要很多钱,因为有了钱别人就会尊重我,所以我需要的其实是尊重;我想要先生对我很专一,这会让我感觉他很重视我,所以我需要的是重视;我想要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包,因为我打扮漂亮了,别人才会认可我,所以我需要的是认可。

    035.jpg

    如果无法区分想要和需要,便会把生命浪费在肤浅的、想要的事物上。而人只有当需要被满足时,才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满意。

    有一位来访者,她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选择都是为了取悦父母。后来这种取悦的习惯也转移到了情感关系中,导致她和伴侣的关系越来越差。

    牺牲大量的时间和情感来换取少量的满足。她在亲密关系中,并没有找到其他的方式来获得认可,包括学会自我认可。

    所以她的成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她和伴侣的关系也在复制她与父母的关系模式。这个模式在关系初期还能够维持,可是随着两人关系的深入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就会不断产生。

    身份、欲望、意义、方向感和归属感,构成了都市人内心的情感漩涡。当我们时常需要独自面对这漩涡时,孤独感便成了底色。这也让孤独不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关乎这个时代和环境。

    失望、孤独、失落、隔离、焦虑和迷茫,这是后现代主义都市生活的集体特征。传统不再值得信任,经验不再可靠,任何事情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你是否因缺乏对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掌控感而焦虑?生活起居、经济收入、交通出行、休闲娱乐、朋友圈子、社交互动、兴趣爱好、情感、工作事业、精神生活、人生方向等等。

    如果发现让你失去掌控感的环节,少抱怨,多去改变,你就会发现安全感逐渐回到你手中。

    人与人之间产生共鸣,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彼此。而每个人的经历、身世和处境又不尽相同,怎样才能产生共鸣呢?答案就是:情感。

    由性格内向导致的社交恐惧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限制,但如果能够从能力技巧的角度来分解内向,我们就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从而找到消除障碍的方法。

    共读第三天

    043.jpg

    一般来说,内向的人会有这三类问题:

    第一,不知道说什么。我们不是害怕说话本身,而是不知道如何继续对话和避免冷场。这意味着如果掌握足够丰富的话术和表达技巧,你将会对交流越来越有自信。

    第二,缺乏经验。交流经验越丰富,越能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能预测对方会说些什么,也就越能适应人际交往带来的情绪反应,并把握对话走向和对方对你的印象。

    第三,目的不清晰。我们和每个人进行对话,都是有目的的。即便是闲聊,也希望通过交谈和对方拉近关系,或者让彼此放松心情。

    害怕与陌生人对话,也是因为感到对话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所以不敢鼓起勇气,无法通过社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针对这些问题,你可以尝试下面几个应对方法:

    罗列常见话题,熟记这些问题以及自己的答案。搜集一些有趣的话题常备心中,积累得越多,越不惧怕冷场。

    和他人对话时,多关注对方在说什么,少关注自己想表达什么。带着明确的目的进入对话。克服在公众场合沟通的恐惧情绪,可以参加公众演讲,做助教,做义工,摆摊等。

    如何让生活变得有趣?你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趣的人身上,往往是多个身份或者角色并存。

    你可以是一名程序员,同时也是一个摇滚乐队的主唱,做一个斜杠青年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同事物间触类旁通,可以用一个领域的方法去解决另一个领域的问题。

    与此同时你也能结识其他个性和风格迥异的人,丰富你对世界和人的认识。

    当作者本人选择泰拳和哈雷机车作为人生爱好时,就跳出了典型的心理咨询师形象。这种人物设定上的矛盾性,可以看作是有趣的典型特征之一。

    048.jpg

    现在你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问他有什么兴趣爱好,他大概都能说出读书、听音乐、看电影、旅行这些普通的事情。

    如果你仅仅是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有可能是因为这件事看上去有趣。而如果你对某件事情充满激情,那一定是因为你从这件事情中找到了某些关于自我成长和存在意义的东西。

    怎样知道你对一件事情有激情?你每天早上醒来和晚上临睡前都会忍不住去想、去做的,就是让你充满激情的事情。

    经常听到别人说“等我下半年工作不忙了就去学”,“等我过一阵辞职了就去做”。这都是导致你变得无聊的罪魁祸首。

    如果连开始一件事情都缺少决断力,那么之后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冲突,必然会很快选择放弃。

    说干就干,不要等“更合适”的时间去实现你的激情。

    尝试也是一种验证的过程。有时我们的激情也可能并不靠谱,尝试之后你会渐渐感到失望。或者随着人的不断成长,热衷的事物也会有所变化。

    重点不在于一成不变地坚持,而在于对不同事物的探索尝试,以及助推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

    共读第四天

    做自己吧!为什么一定要让大家喜欢你?为什么要取悦所有人?

    人生中的关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需要刻意地伪装,来获得大量肤浅的、低质量的关系,而更愿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让那些无论如何都会喜欢我的人,早点在人群当中发现我。

    03

    来自父母的爱与伤

    “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都是你的父母。”从情感的层面讲,这是一种既温馨又安全的状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安全的港湾,不论遭遇了什么失败挫折,都可以回到这里。

    但是从关系的层面讲,并不表示我们要一直用同样的方式与父母沟通、相处和维持关系。

    每一个个体都在进化,每一种关系都在成长。可是许多成年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几十年来纠结于同样的问题,都有各自的愤怒、恐惧、不满和委屈,甚至连双方说出来的话都和过去一模一样。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都对关系的进化抱有抵触和恐惧的心理,担心设定界限意味着产生距离,担心独立意味着疏远。

    而真相是,固化的关系会因为无法与家庭成员的成长同步,从而把大家推得更远,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如果要保持真正的亲密状态,关系必须成长,相处方式必须进行调整。

    孩子眼里的父母是神。父母本身也会享受这种状态,并努力地维持,在和孩子相处时,他们需要隐藏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尽可能表现出十足的可靠和信赖。

    有的父母这么做是出于爱,是希望让孩子感到安全,也有的父母或许带着一些自恋和自私的心理。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必然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并非完美无缺。

    以平常的角度去看待你的父母。不要再以童年的视角将他们理想化、完美化。他们带给你的影响和创伤,不过是普通人因局限而犯下的错误,而不是神明对你的制裁。

    023.jpg

    任何一个从压抑的家庭氛围里挣扎着走出来的人,都会对家庭关系里的棘刺异常敏感。

    也许你会感到气馁,认为努力没有换来期望的结果,你和父母的关系依然是这样一触即发,难以调和。

    亲爱的,不要质疑自己,因为一切努力都是有意义的。你曾经被迫承受一切,而现在你除了默默忍受以外,还有更多不同的选择,如爆发、沟通,以及拒绝对话。

    你的最大成就,就是让自己在同样绝望的情形下,有了选择的权力。

    不要怀疑自己,你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被激发起自我保护的本能。沉默是你的反抗,暴躁是你的呼喊,这些本能曾经帮助你在逆境中得以生存。

    父母这代人由于所经历的时代具有特殊性,他们在不断被批判的环境中成长,于是鲜少懂得认可、鼓励、赞美对于年轻人成长的重要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缺乏沟通技巧,过分压抑个人情绪,将自身受到的批判习惯性地传递给下一代。

    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种批判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像“爱无能”的人无法正常付出爱一样,他们无法给予子女真正的认可,这就是“认可无能”。

    如果他们确实存在“认可无能”的情况,那么你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因为父母的认可并不是帮助我们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唯一反馈来源。

    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会懂得通过学习和思考来完善自己的认知,在高质量的友情和爱情中获得成长。

    同时,也可以带着对自我、对他人的客观评价和清醒认知,走入每一段亲密关系,面对每一个你所爱的人。

    共读第五天

    面对社会上不断渲染原生家庭重要性的风气,作者提出了三个关于原生家庭的常见误区,通过深入剖析帮助大家真正了解原生家庭的意义和影响。

    误区1:原生家庭毁一生。

    早期的依恋行为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在关系中的情感模式和对他人的期待,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022.jpg

    误区2:原生家庭关系差就等于缺少关爱。

    这样的理解其实是对原生家庭影响过于简化和肤浅的认识,而如果单纯把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归结为爱的缺失,我们就会永远停留在被动等待的心态中。

    一般来说,原生家庭带来的缺失,往往是某种能力或者意识,比如,自信心、沟通方式,这些都是可以后天学习和培养的。

    误区3:我们都应该具备安全型人格。

    安全型依恋关系其实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概念。心理学研究发现,即使具备安全型人格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会有大约一半的时间犯各种错误。

    生活并不是完美的,每个父母都有忙碌、疲倦、心情不好或者疏忽的时候。

    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你客观地评价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那些积压的情绪,让自己回归到一个相对平静和理性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之下,你可以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重新决定和选择你希望与父母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当然,这个过程也有很多其他的意义,比如提升自我认知和自信,优化情绪模式和情绪管理,解锁亲密关系中新的相处方式,包括让代际伤害停留在我们这一代,不再影响我们的子女。

    现在你学会了用新的方式与自己相处,你懂得了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感受,而过去那些本能反应,让它们继续存在吧,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已经不需要依赖它们。

    不要对未来感到绝望。原生家庭的状况无法改变,但你有能力也有权利为自己争取美好的生活。

    019.jpg

    好了,《假性亲密关系》这本书的内容就为你讲到这里了。我们来回顾下三个重点。

    首先,我们知道了,外在的仪式并不能保障两颗心的亲密。沟通才是通往幸福之门的钥匙。以及建设理想的爱情的几个步骤。

    其次,我们了解了,孤独感是现代人生活的底色,内向的人也可以与外界沟通,以及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要说干就干,不要等,大胆做自己。

    最后,我们讲述了,三个关于原生家庭的常见误区。每一个个体都在进化,每一种关系都在成长。如果父母无法理解你,也没关系,你依旧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恭喜你,又听完一本书。本节目由十点读书独家出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假性亲密关系十点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ww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