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明知故犯怎么办?
★ 家庭教育指导师—徐辉,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案例★
5岁的乐乐对世界充满好奇,特别爱玩电源接线板。每当遇上乐乐的这种危险动作,妈妈都大惊失色,大声斥骂他,乐乐就委屈得大哭。
最近,乐乐对接线板兴趣小些了,又迷上了家中的小家电,搅拌机、豆浆机、蒸汽熨斗正在工作时,他都想过来摸一摸,每次跟乐乐说下次不可以再玩这些了,乐乐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下次依旧“我行我素”。这下妈妈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乐乐的屁股……
这也是家长在育儿时的常见疑惑,明明和孩子制定规则,禁止孩子某些行为,孩子也答应的好好的,但是孩子总是积极承认错误,但是死也不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3058/1af24e66f4de52ff.jpg)
❤ 原因❤
1.0-6岁年龄段比较小,孩子的自制能力不够强,所以孩子无法说到做到。
2.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探索电器,但是家长不给他们机会去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家长既不允许,也没有找到可以替代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方法。所以孩子还会重复错误行为,明知故犯。
3.家长的说教、打骂,会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每当孩子做错,家长选择惩罚,其实是和孩子站在对立面,孩子反而会反抗父母。如果一个人在责备你,试想谁能把话听进去呢,孩子也是一样。
对于孩子“明知故犯”,徐辉老师提出,家长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让孩子“知错能改”。
⊙ 家长应该如何解决⊙
1.认识错误
孩子知道错误,但是通常不一定能做到。从知道到做到,往往需要成千上百次的尝试。犯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家长要更加包容 ,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去学习改正错误。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3058/d74a29e3a93acebd.jpg)
2.不要马上制止
看到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不要马上制止,其实孩子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家长要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比如案例中孩子旺盛的探索欲,就算孩子不能玩插线板,但是也可以帮助孩子寻找替代的方案。
关注孩子的需求宜疏不宜堵,孩子有动手的需求,我们可以看看怎么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拿一个没通电的插线板,这样就既安全,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3058/f93df67cac481630.jpg)
★ 言传身教,矫正错误三部曲★
前面说到,孩子从认识错误到改正错误,需要千百次的学习,需要家长不断言传身教,告诉孩子要如何改正错误。其实在你训斥孩子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身教”机会。
1.承认错误
首先,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如你刚刚因为孩子犯错而打了孩子,这时候最好放下家长的架子,告诉孩子:宝贝,妈妈刚刚犯了一个错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打了你一下,你能原谅妈妈的错误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3058/56e17863d838c597.jpg)
2.和孩子和好
告诉孩子,妈妈也在管理自己的情绪,正在一点点进步,我们一起努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3058/03e7c8ede5ef05c4.jpg)
3.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接着,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同解决问题。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看到你非常喜欢探索,有动手的意愿,这样很好!但是妈妈也很担心你在玩接线板时,会发生危险。我们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个方法,让你又能动手,又不会危险呢。
这时,孩子就会敞开心扉,和我们沟通,只要沟通有效,我们就可以跟孩子制定一些规则,教会孩子什么可以玩,什么不能玩,这样制定规则就会更容易。孩子也不再“明知故犯”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3058/494337139fd20b10.jpg)
以上就是徐辉老师跟我们分享的内容——如何让孩子“知道错误,并改正”。让孩子知错就改是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也是家庭教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