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作者: 摇篮曲_42fc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4:38 被阅读0次

  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对原状态的镜映(湖水照出我们的影子,镜子里的我们)而是能动的反映。

  “境随心转,相由心生”,“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内心宁静和谐,周围便充满明媚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内心荒芜冗杂,周围便有诸多烦心的事,挥之不去,让人整日惶惶不安。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是主观的,同一个东西,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完全不同,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大脑,彼时彼刻进行着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创造,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映像。

  我们每天完成的作业,是我们对老师讲课内容的反映,每个人理解和解释的都是不一样的。

宗教: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

  举例:苏东坡与佛印

  当你听到一个人表扬你赞美你的时候,一定不是你有多么厉害,而是赞美你的人厉害。当你听到有人批评你贬低你的时候,一定不是你有多么差,而是贬低你的人太差。

哲学:存在就是被感知

例子:老公出轨

科学(心理学):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罗森塔尔效应

亨利福特说“无论你相信自己行还是不行,在未来都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担心就是诅咒相信就是祝福。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如:出去路上要小心,别撞到车上、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学习要刻苦别考不好了......常言道:怕鬼就有鬼。如果是担心的心理,就是对孩子坏的方面的暗示,就是诅咒;时刻要往好的方面想,往好方面暗示,就是祝福。就会成功。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家是卖伞的,小女儿家是卖鞋的。每当艳阳高照,老太太就为大女儿家发愁——伞卖不掉;而当阴雨连绵,她又担心小女儿家的生意无法开张。所以他就整天生活在郁郁寡欢之中,是个“哭婆婆”。一位智者对这位老太太说:“我有办法能让你天天开心,但是你必须按我说的去做。”“那我怎样做才能开心呢?”“很简单,只要调整一下你的想法就行了。”智者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你何不这样想呢?每当艳阳高照,你的小女儿就会卖出很多的鞋子,你应该高兴才对呀!每当阴雨连绵,你大女儿就会卖出很多的伞,你也应当高兴才对呀!”老太太恍然大悟,诚恳而又高兴的接受了智者的建议,从此每天都开开心心生活了,从此变成了“笑婆婆”。两个女儿的生意红红火火。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一客观现实,为什么有人无比自豪,而有人却总充满对西方国家的羡慕?为什么有人说起自己的孩子眉飞色舞,而有人却咬牙切齿?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心理世界:心中有什么,嘴上就说着什么,行动上就会做出什么。

举例:大学教授与16岁女儿

心理健康的人合理的表达诉求

心理不健康的人压抑自己的情绪

心理不正常的人付诸行动

社会化

  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实就是自己心理年龄的呈现。

我们刚出生是“内方外方”状态:是尚未开始社会化的,以自我为中心,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认为外面世界皆围绕着自己转,有万能感。

随着逐渐长大成人踏入社会我们大多数人会是“内方外圆”状态,这是正常社会化的表现。处于这一状态的人内有一定之规,外有圆融之道。既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个性,又懂得灵活变通。外柔内刚,既不失自我,又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遵守好社会规范。比如我们在单位被领导批评了,我们不能去把领导打一顿骂一顿。但是如果别人触犯了我们的底线,我们也会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有一部分人进入社会后会是“内方外方”状态,这是没能完成社会化的表现。当处于这一状态时,虽然在生理上已长大成人,但在心智上却如同婴幼儿,有些人会表现为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看似直率、单纯,实则是幼稚、自私的表现。有些人则为所欲为,别人给他一拳,他则回之以刀,这种人往往是警察负责的对象,需要经历再社会化的过程。

还有一部分人进入社会后是“外圆内圆”状态,这是过度社会化的表现。处于这一状态的人表现为:墙头草,随风倒老好人,通过讨好得到别人的认可,自我价值感低。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胆小怕事。这类人通常处于社会的下层,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只好随波逐流。

还有一部分人进入社会后是“内圆外方”状态是反社会化的表现。处于这一状态的人表现为:欺软怕硬,外强中干只敢对亲人、对弱者展现出棱角,以此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软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们的内心不够强大,如同海螺,外壳坚硬是因为内在太软,所以要用硬壳保护自己,是一种心理防御反向形成。这类人是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

  没有人是极端的外圆内方或外方内圆,而是这四种情况的组合。所谓成熟就是社会化良好,外圆内方的部分呈现的比较多,生理年龄小于心理年龄,反之亦然。之间的差异是程度不同而已。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年龄。比如一个45岁职业女性在职场中更多的表现是外圆内方与她的生理年龄相符,回到家面对老公会退行到4岁,面对父母心理年龄会呈现14岁,面对孩子又回到45岁……如果一个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太吻合,在任何环境下都一成不变,就显得僵硬,刻板,无趣。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狼孩还是孩狼

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比如狼孩,他在狼群里长大,具有狼的一切习性,不能用语言和人交流,所以它具备狼的心理而不具备人的心理,应该说是孩狼。与动物不同人既需要父母生又需要父母养。生的不如养的亲。

可恨与可怜

你走在马路上,有人踩你脚了不道歉还骂你。这个人是可恨呢还是可怜?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你觉得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时,你就会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人性,这些可恨的人之所以没有教养,自私冷酷无情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被好好的养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关爱,当你这样想时,你就具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才发现,幸运就是一种方向,一个向阳的方向。遇见幸运的时候,快乐也就不远了。

相关文章

  • 心理是对现实的反映

    解读“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不是客观现实。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才子苏轼在参禅打坐...

  • 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四讲-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个概念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反映,二是客观现实。 一、反映 说到反映的话,我们能想到什么?...

  •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对原状态的镜映(湖水照出我们的影子,镜子里的我们)而是能动的反映。...

  •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来试着读一遍。 "我把本来像SHI一样的生活过成了SHl" 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小...

  •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每个人生来都是上帝的原创作品,但是活着活着,大部分人却活成了盗版。因为没有人是一个孤岛,社会化的过程中,因为教养,...

  • 镜子里的你是你自己吗?

    大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但心里并非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反映是什么?是反照、照映...

  • 牛刀小试——心理一角探秘

    什么是心理? 教科书上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的机能”说的是‘’脑是心理的载体”、是”心理...

  • 张秀丽|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四节:如何讲好心理(二)

    昨天老师讲的是如何讲好心理是脑的机能,今天老师讲的是如何讲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反映不是你站在湖边映出的...

  •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现象,是外在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和外在打交道,就是和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yx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