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叫“鸟笼效应”(深度好文)
鸟笼效应又叫鸟笼逻辑是很难克服的10大心理现象之一。
01
袁枚在《子不语》中讲了一个故事。
杭州北关外有一座房子经常闹鬼,别人不敢买,蔡书生买下了,并且一个人住了进去。
一天晚上,他秉烛读书,果然有一漂亮女子翩然而来,脖子上系着红绸子,朝蔡书生深深一拜。
拜完后,就不慌不忙在房梁间结绳子,结好后,便把脖子伸了进去。
女子还在旁边也挂好了一条绳子,召唤蔡书生来。
蔡书生会意,就把自己的一只脚伸了过去。
女子说:“错了。”
蔡书生一笑,说:“是你错了吧。你因为错了,才有了今天。”
女鬼听过此话,似有所悟,伏地痛哭,朝着他拜了两拜,飘然而去。
生活就是如此,常常有意无意设个圈套,等着你钻。
世人往往陷于其中而不自知,就被套路了去。
梁上有套,不过是生活;心上有套,那就真是命运了。
人活一世,要有不落俗套的觉悟,要有与圈套周旋的能力。
02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现象,叫“鸟笼效应”。
1907年, 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卡尔森教授。
一天两人打赌。
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很快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
一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之后,来访的客人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几乎都会问:
“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换来的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最后,卡尔森教授买了一只鸟。
卡尔森教授的访客被“鸟笼效应”禁锢,从而影响到他本人,落入了鸟笼圈套。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看破此鸟笼,打破枷锁,立定自己人生的主见。
03
很多人总是先动手给自己画一个圆圈,美其名曰人生规划。
然后自己跳了进去,一生在圈子里瞎忙。
这个圈子的口号可以是:
“双十一全年最划算,错过就要等一年。”
“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网贷也在所不惜。”
也可以是:
“车是男人的第二张脸,一定要买贵的。”
“世界500强以外的公司,都配不上我。”
......
人就是这样,往往自己给自己铸了一个大鸟笼,一步步中了生活的圈套。
世间无数人,就这样入了他人的局,也跳进了社会的坑。
画饼终究充不了饥,套路终究圈不到幸福。
不要落入各种“陷阱”还沾沾自喜捡了便宜,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
更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圈住自己的生活。
你不是活给任何人看的。
别人可能只看了你2秒就走了,剩下的还得自己扛。
人生很长,千万不要被生活、被他人、被社会、被常规牵着鼻子走。
生活的本质,当你独处时或许容易认清,就怕在随波逐流之中难以保持清醒。
所以,我们要学会跳出“群体思考”,活出自己本色,活出自在人生。
痴道评语:所谓的鸟笼都是自设的困境。怎么来突破痴(执着)贪婪和恐惧?还是要形成认知的闭环,穿透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