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的开始是破旧的街道和密密麻麻的房子,一群衣服破旧肮脏的小男孩在同样破旧肮脏的废弃房子里追逐、打闹、抽烟。痞气十足又快乐无比。
在陈旧的、烟雾缭绕的画面里,小男孩们的快乐总有几分不真实的感觉。
接着镜头切换到赞恩一家的生活,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水管动不动爆掉,家里7个孩子,没有床,没有被子,一到睡觉,几个孩子横七竖八的倒在一起,最小的妹妹一岁左右,大多数时间脚上拴一根铁链,被限制自由,几乎没有人管 。
小小年纪的赞恩需要肩负养家重任,帮杂货店老板清理货架,送货,下班后还要做甜菜汁,和弟弟妹妹们去沿街叫卖。
妹妹萨哈初潮来月经时,他不仅帮妹妹洗裤子,偷卫生巾,还再三叮嘱她藏好卫生巾,因为只要被父母看到,她就得结婚。在他的家庭,男孩是养家工具,要快快长大帮父母分担压力,女孩是“商品”,可以卖了换钱。
生活看起来很绝望,但也有美好,不用工作的时间,破旧的房顶上,和亲爱的妹妹萨哈偎依在一起,敲鼓唱歌,至少有那一刻的美好自由。
父母最终还是把不到12岁的萨哈嫁给房东阿萨德,来抵扣上涨的房租。他尝试过救妹妹,想偷偷带她走,也激烈的反抗,可萨哈还是逃不过被带走的命运。
愤怒的赞恩离家出走,遇到了拉希尔,拉希尔也是非法移民,同样在社会的底层颠沛流离,把孩子藏在厕所,捡别人吃剩的蛋糕给孩子庆祝生日,即使再无力,在见到儿子的那一瞬间,她会给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温柔的吻,也是她庇佑了离家的赞恩,给了他一段幸福平静的时光。
可是在筹钱办居住证的过程中,拉希尔被逮捕关进监狱,赞恩苦等拉希尔不得,为了养活自己和拉希尔的儿子约纳斯,他历经困苦,甚至一个人制作贩卖毒品饮料。
可是他们被房东赶出来,钱也没有拿到,迫不得己,他把约纳斯卖给蛇头回家了。得知妹妹死了,愤怒的他拿刀捅了“妹夫”阿萨德,被关进监狱。
他在监狱里又遇到了拉希尔,拉希尔绝望的嘶吼:约纳斯在哪里,你把他交给谁了。
母亲带了东西来看他,告诉他她又怀孕了。是真主赐的礼物,希望是女孩,会给她取名萨哈。
赞恩表现出少有的难过,萨哈是他最喜爱的妹妹,可在母亲那里,萨哈只是她众多孩子的一个,再生一个,还可以是萨哈,他扔掉母亲带来的东西,并表示再也不想见到她。
他打电话给电视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想让那些不能照顾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这样的童年只有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殴打,被铁链锁,被水管浇。
这样的人生,他不想要。
再后来,赞恩一家在剧组和难民署的帮助下,移民挪威,终于可以告别过去,有书读,有床睡,不知道他的父母,会不会继续一窝一窝继续生。拉希尔也和约纳斯重逢,看她抱着失而复得的宝贝,屏幕外的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部剧揭露了黎巴嫩的很多问题,童工、童婚,非法移民,导演在拍这部剧之前,做了很多的调研,在她做过的访谈里,99%的孩子都觉得活的不高兴,他们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活着太痛苦,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因为出生受苦。
很多人批评导演格局太小,中东的问题太过于复杂,地缘政治、宗教,战争,一堆棘手问题,不是不生就可以解决,一味的指责父母,没有意义。
导演的本意是希望真的帮助到这些孩子的生活,通过电影帮助人们意识到这种情况,真正做出改变。”
我想说,意义不大,真的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或者认为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
赞恩的父母,名义上是为萨哈好,嫁个好人家,她就能睡上大床,有被子盖。假如他嫁了女儿,阿萨德仍然涨房租,他还会把女儿送过去吗?
拉希尔也无比困顿,哪怕再坚难,面对约纳斯,她都是温柔的,她所有的努力挣扎,无非是和约纳斯好好在一起。在这样有爱环境成长起来的约纳斯,也许会觉得活着很坚辛,但一定不痛苦,即使再难,有人爱他。
对于赞恩的父母来说,生活很艰难,孩子是指望。
而对于拉希尔来说,爱孩子,就是一种本能而以。
对于不爱孩子的父母来说,即使看了电影,对孩子的痛苦仍然不见得感同深受。
他们自己就是这么长大的,周围人也都是如此,所以,即使赞恩很痛苦,他母亲仍然可以很自信:”没有谁有资格评判我,除了我自己,我爱我的孩子,他们是我的骨肉,只要能养活孩子,犯多少罪都可以“。
谁都没有错,错的是万恶的生活。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公,”有人住高楼,有人住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中东的贫民窟离我们很遥远,但全世界的孩子都各有各的艰辛,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到也不该吝啬的,善待孩子,多一点温柔,多一点爱。
何以为家: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