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古籍的半点感受

读古籍的半点感受

作者: 若安山 | 来源:发表于2024-03-04 08:54 被阅读0次

对于我来说,将文字制作成有声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趣而有益的做法是读已知名的作者的书。只是有一点得非常注意,那就是版权,如果只是自个私底下读读那倒无所谓,可要将自己的录音放到某些平台上,那么所读书籍的版权则是不可忽视的关键。

为了避免侵权,我选择读公版书。而古代人所写的书,尤其是那些未经当代人翻译注解的原汁原味文字,绝对在“公版”范畴。然而,我花钱搞到上万本的公版古书(电子版)里边,可读的文字占比不多,纵然要读,也要自己先做翻译,翻译成当今的白话文,然后读出来才有人听得懂。对我而言,这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过我享受这种过程。我自然了解:许多古籍,已有许多专业人士大量翻译成白话文了,但那与我无关,我也不会去读那些翻译后的文字,不是我清高,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力更生”来提升自己对古文字的掌控——古籍里边有大宝藏,非得自己去探索。

就我所掌握的现有情况,我发现:古书里边,与宗教相关的典籍存量非常庞大;其次,是地方志小册也多;还有各类大名鼎鼎的上古书籍的注解。至于小说,除了各朝代的演义之外、就剩下明清民国时期的志怪小说、世情小说等。然而好小说不多,多的是写法单调、剧情雷同小说。医药典籍、占卜看相的文字笔记也不少。最近我随意翻看了一本有关草药的记载,发现有一种常见的杂草竟然是治疗皮肤瘙痒的良药。我便煞有介事地告知身边的一位朋友。朋友半信半疑,但在我的怂恿之下, 他找来那杂草煮水洗澡,竟真的有效果,他常年的痼疾有所缓解了......言归正传,我找到的古书里边,还有许多正史和野史。相比较于正史,其实野史更好玩,先别管它真不真,反正是够野的,有些记载简直野得离谱,比如有不正经的野史说三国的孙尚香当初心心念嫁给刘备是因为听说刘备的二弟很厉害,但是等到嫁过去之后却发现,刘备所谓的二弟其实说的是关羽,此“二弟”非彼“二弟”,难怪孙和刘婚后生活并不和谐。

其实,越是远古的书,写得越是精炼少字。又其实许多那些所谓的书,也不过是寥寥几千字、小几万字的小范围传播的册子而已。文字虽少,读懂却不易。没有足够的古汉语功底,许多古文字是难啃的。我们现在所读的那些所谓的“文言文”,都是经过今人断句、标好符号的加工品。我个人感觉:除了古文的单字、单词涵义外,断句和典故的了解是比较难的。

但不管怎么说,古书是着实有趣,有待我继续发掘,它们可都是没被时间漏斗筛掉的宝贝啊。

文/若安山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的一段小历史

    看了《道德经》的读后感,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这些经典古籍对人的启发和滋润。希望自己也早日开始读古籍,早日受益。 之前...

  • 读古籍有感

    先贤立起擎天木 后生树下享荫福 掇取落叶如宝贝 细观纹理味觉苦

  • 读古籍偶感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在读先秦的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人在写作时,特别注重类别,非常形象,及时在讲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 读古籍有感

    覃思以不惑, 莫言永伤多。 坟典如烟海, 直须饮一钵。 惯看彼盈昃, 自爱夭绍说。 静处以观心, 块垒旋纷落。 平...

  • 读简体古籍的疑惑

    目前,简体本古籍已成为古籍出版的一大潮流,美其名曰以简体字向广大不熟悉繁体字的中青年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一直...

  • 如何有效地学习

    古籍也好,新书也罢。读书的要义就是参透作者的智慧。只是读古籍的时候,需要带着作者的观点与时俱进。 “温...

  • 如何有效地学习

    古籍也好,新书也罢。读书的要义就是参透作者的智慧。只是读古籍的时候,需要带着作者的观点与时俱进。 “温...

  • 读古籍,知词源

    河北 赵震宪 一些古今名人,用语奇警,发人深醒。孰不知他们的用词多来自于古代文化典...

  • 论读古籍之要

    书以载文,文以载道。道本无文,为文而文。 故读古籍,首当以敬,文乃先贤心血,流传至今,或百年,或千年,着实不易;今...

  • 求学路

    读千秋古籍, 邀人事高仪。 及知了然地, 巡做平常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古籍的半点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bl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