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陶行知先生的《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他首先在文中指出:“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他对这三种教育家都不满,认为他们都不是一流的教育家。他认为,真正的、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教育家,也即“有开辟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如今,时间虽然过去了一百来年,先生的看法却并未过时。
首先,“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就是要具备创新精神。真正的教育家应该是朝气蓬勃、不断挑战自我的人,他们不墨守成规,敢于开拓,以自己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为国家、民族的文明发展提供教育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
其次,对于“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可以结合当时国家贫苦的背景来理解。当时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边疆,教育缺乏、落后,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鼓励、提倡大家去那里开拓教育新领地。他说:“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
100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下再来看,“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指要到教育薄弱的地方去。“一流的教育家”,不能只待在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大、生源优秀的学校或地区。要去薄弱地区或学校,去以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当下正热的“轮岗制度”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所以,“一流的教育家”不需要长年累月待在优质学校、品牌学校。“未开化”的地方和学校,更需要“一流的教育家”去引领、去改变。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多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在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教育家”“名校长”,但遗憾的是许多人仍然停留在“常见的教育家”这一层面,称不上是“一流的教育家”!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众多的。不仅仅有教育者自身的原因,也有环境等外部因素。“一流的教育家”需要“纯粹”的追求,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但是,当下的环境使教育者很容易变得功利。因此,想要成为真正“一流的教育家”,只有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要求去做,确立“创造精神”与“开辟精神”!眼下看起来,最好的方式似乎就是去薄弱学校、困难学校。这样一来,能称得上“一流教育家”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当然,对于我们一线普通教师而言,要成名、成家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条路,这也是一条不那么好走的路,也同样需要“创造精神”与“开辟精神”!课堂内外,要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对于暂时落后的学困生,要怎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持努力?对于有这样那样心理问题的学生,又该怎样疏导?这些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同样的问题不能再用从前同样的解决方案了,也要与时俱进!
同时,一流教育家也都是由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前行之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能进行长远的规划与严格的要求,化阅读与写作为飞跃的双翼,以期有一天也能成长为一流的教育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