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4岁孩子的攻击

4.4岁孩子的攻击

作者: 心乐土武志红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18:05 被阅读48次

    经常说,有什么样的熊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熊家长,这话不无道理。

    今天就说叨说叨,这背后的道理从何而来。

    班杜拉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任何有机体观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他做了一个实验,观察儿童是否会因为模仿而产生攻击行为。

    被试是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组成,年龄在3~6岁,平均年龄在4.4岁。

    24名分为一组,不接触任何榜样;48名分为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榜样,一组接触非攻击性榜样;随后按男女分组,各试验组中再分出一半被试接触同性榜样,一半接触异性榜样,总共得到8个被试组和1个控制组。

    8个被试组示意图

    实验组将孩子和榜样带入同一间活动室,孩子坐在房间一角,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如土豆印章、贴纸等,榜样则坐在房间另一角,有拼图、木槌和5英尺高的充气波比娃娃。

    在攻击性榜样实验组中,榜样开始捶打波比娃娃并伴随攻击性语言,比如“打他的鼻子...扔他...踢他”

    在非攻击性榜样实验组中,榜样只是坐着拼图,整个过程持续10分钟。

    后来将孩子单独放到另一间活动室,里面有非攻击性玩具和攻击性玩具,非攻击性玩具有蜡笔、纸、茶具等,攻击性玩具有波比娃娃、飞镖、木槌等。

    让孩子自由活动20分钟,则攻击性榜样组的孩子明显比其他组有更多的攻击行为:坐在波比娃娃身、踢它、把它抛向空中并伴随着语言攻击。

    最终结果发现:

    1、观察过攻击性榜样组的孩子相较于非攻击性榜样组及无榜样组(也就是控制组),表现出了明显的身体攻击行为和语言攻击行为。

    2、被试在同样条件下,受攻击性行为同性榜样的影响明显超过异性榜样。

    3、几乎在所有条件下,男孩比女孩都更明显的表现出身体攻击倾向。

    攻击性行为倾向

    随后,班杜拉又进行了类似波比娃娃的实验,来考察电视或其他非人类的攻击榜样对被试的影响力,结果证明,真人榜样影响力最大,电影榜样位居第二,卡通片榜样名列第三

    同时引出了电视暴力对儿童发展影响的讨论,想起较早《灰太狼和喜羊羊》、《熊出没》动画片里暴力镜头的争议,以及青少年效仿游戏场景杀人案件等,也是让人警醒。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乎你想象,而行为的力量也总是大于语言。

    你不能一边唉声叹气一边教导孩子积极乐观,也不能一边挑剔抱怨一边告诉他要宽容博爱,更不能对着长辈冷言冷语而让孩子要孝敬自己,和伴侣吵来吵去却言这是常态这是爱。

    孩子本是一块干净的画布,在没有概念的时候,你画什么他就会跟着你画什么。好多东西你不用说,孩子就懂了。

    “4.4岁孩子的攻击”,希望你不是榜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4岁孩子的攻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cd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