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开心是找到一处静谧的山景,一家人消磨到黄昏。
九顶山连绵起伏,形成很多曲折的山道;山平而缓,于是绿草如茵的山坡又多。一大早,我们推着行李,带着娃,经过三三两两上山的人,择一条最幽僻的路向山的深处走去。终于在向阳的一面坡上,卸下家当,安营扎寨。
这是一片稀疏的银杏林。因为稀疏,阳光普照地面,地面的草很旺盛,草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得灿烂;因为是银杏,所以林中无落地杂枝,平整喜人。我们把帐篷搭在一处青草最密最软的地方,再系上吊床,把孩子放进去摇晃。
孩子笑得厉害,惊得大鸟从头顶飞过。我们这才注意到,帐篷旁的一棵银杏树上,有一个巨大的鸟窝。孩子爸爸自豪地说,鸟都在这棵树上做窝,说明咱们选的这个地方风水好!
原来这里是鸟儿的家呀。孩子兴奋地说。她又指着满地的黄花紫花,说这是它的花园;又指指后面山上的野毛桃树,那是它的果园…忽而听到不远处有一两声响亮而浑厚的啼鸣,爸爸说,是野鸡在叫。她又竖起一根手指说,那是它们的邻居。
我和老公相视一笑,对这个地方非常满意。我一下子想到很多年前,听班得瑞的轻音乐,那磁带的封面上的画面,大概就是这样的:森林里漂浮着一层雾气,阳光从笔直的树干间昏昏地射下来,让人觉得空寂,神秘,虚无,又无限向往。
很多年前的我故作老成,少女的身体里常积蕴着超脱遁世的想法。所以对远离人境、引人遐思的画面,诗文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唐诗里喜欢王维。“返景入深林,明月来相照”,那种静寂中寓有禅意的境界,直到今天,也使我感慨莫名。
此刻,小儿已经在吊床里睡着,另一个孩子正蹲在不远处向上吹一支蒲公英。那飘扬的轻柔的小小降落伞,飞着飞着就和后面的春山融为一体,无迹可寻。老公摆出食物,黄瓜青绿,番茄鲜红,涂着厚厚奶油的面包汪着金黄…帐篷在高高的树林里显得小而静,明明不属于这里,却又是那么和谐。
我们没来时,树林是静的,是属于花草蝴蝶和鸟的,是属于絮絮的风和高远辽阔的天空的。我们来了,这一切又为我们所有,我们看着,听着,嗅着,让身心在自然里浸润一整个漫长的下午,然后鲜活碧绿精神百倍地再入红尘去赴下一场奔波。
偶尔脱离生活回归自然,就是从淤泥里钻出个洞来,让生命喘息。生活里有忙碌也有闲适,生活的奔头就是偶尔闲适,忙碌的目的也是为了能有机会偶尔闲适。我们生于世俗,当然不能超脱世俗,但我们可以在世俗的缝隙里享受偶尔喘息的过程。
这是很多年前的我所不知道的。
网友评论